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知名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B.有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幼儿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求停业整顿,如此,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事件不再发生。

C.环境保护部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完善核安全法规体系,优化官吏系统,独立有效地开展审评、检查和执法等监管活动。

D.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匮乏,很多患者去城市医院就医,致使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答案】C

【解析】A项,句式杂糅。删去的高度关注或将吸引改为引起B项,不合逻辑。删除不再发生之中的D项,搭配不当。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刑赏论

[宋]曾

《书》记皋陶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选自《曾巩集》)

【注】皋陶(gāo yá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丽:施加。察察:明辨,清楚。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刑薄则不必 当: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 本末: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 酬: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不经:不合常法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率天下 及其所既倦

B.则有功者易以众 师道之不传久矣

C.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 于其身也,则耻师

D.尽其道待物矣 木欣欣向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爱人民本的思想。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译文:

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攻之而不胜 环:动词,围,包围。

B.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表判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C.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委:丢弃,抛弃。

D.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金汤

A.国不以山溪之险

B.江山险,沃野千里

C.汝心之,固不可彻

D.蔺相如止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这样就高度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B.孟子从实际战争结果和政治道理两方面来论证观点,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C.孟子的论辩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进行对比,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

D.孟子认为:只要天下人都顺从了,再去攻打那些不顺从的,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某老师给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路径架构图,请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语句连贯,不超过95个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C.恻隐之心,仁也

D.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___________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A.⑤①②④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⑤①④ D.⑤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开天 穷乡

B. 根问底 越俎代

C. 然长逝 家欢乐

D. 无恐 老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 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注]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苑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

E.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