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 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 P、M 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P、Q  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冬至日正午,M 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 P 点,则 P、M 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 米            B.400 米  C.500 米             D.600 米

3.图中P点位于Q点的方向及P点附近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西南  320米              B.东北  220 米    

C.东北  320 米                  D.西南  220 米

 

【答案】

 

1.B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中可以看出,小路②所经过的地区,仅与一条等高线相交,说明该小路所经过的地区地势平缓,起伏最小,故选B。

2.M山比P地高288米,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 0 S),M山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36.5°+23.5°)﹦30°,按照公式tanα=H÷L(α为正午太阳高,H为M山的高度,L为P、M之间的水平距离),可知L=H÷tanα≈497米,故应选C。

3.根据上北下南的方向原则,可以判断P点位于Q点东北方向;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图中等高距为100米,重叠条数为2条,100≤△H<300,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河南淇县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3次月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题。

1.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 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下题。

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