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21分)
材料一:东南亚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包括由苏门答腊岛在内的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19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 4亿,首都雅加达。
材料三:近年来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其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情况如下图所示。

1.读图描述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特点并说明其重要性                           
                                                                          
                                                                         
2.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这是世界上多火山、多地震的主要地区之一,成因是                         
                                                                      
3.材料一图中C是一条流经多国的国际性河流,该河流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均较    
(大、小),原因是                                                          
4.材料一图中东北部区域是台风主要源地之一,主要是因为                       
                                                                         
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A地时,B城市风向为偏     风。
5.若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修建连接甲 乙两城市的铁路,根据图中信息简要分析自然条件对该工程的影响:                                                        
                                                                          
6.印度尼西亚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材料三,对此作分析并提出改变此状况的主要措施(其中措施至少三点)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21分)
1、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其处于沟通大洋洲和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经之路,有“十字路口”之称,尤其是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更是联系两大洋的咽喉要道,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2、西(南)部为山地(多火山),东(北)部为平原(多沼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地壳活动频繁 。
3、大 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4、那里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大量湿热空气膨胀变轻,急速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性涡旋  西
5、利:地势平坦;不利:多河流、沼泽,工程量大
6、从产业链分工示意图可见,印度尼西亚主要从事的辅助部件生产及组装的低附加
值产业。
措施:加强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自主创新,研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加强市场营销,占领国际市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加工业与第三产业等
主要考查了东南亚的自然地理概况和印度尼西亚从事的产业分工情况。
(1)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重要性:处于沟通大洋洲和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经之路,有“十字路口”之称,尤其是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更是联系两大洋的咽喉要道,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2)西(南)部为山地(多火山),东(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或者从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该地区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地质灾害比较频繁。
(3)C为湄公河,被喻为东南亚的“多瑙河”,流经国家较多,流经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所以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4)纬度低,温度高,蒸发旺盛,气流急速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性旋涡;B城市位于A地的西侧,借助右手判定法则,气流逆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得到B城市为偏西风(西北风)。
(5)根据图中信息简要分析自然条件对该工程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有利:地势平坦;
不利:多河流、沼泽,工程量大。
(6)从产业链分工示意图可见,印度尼西亚主要从事的辅助部件生产及组装的低附加
值产业。要改变此状况,必须从其他四个环节上突破。
措施:加强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自主创新,研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加强市场营销,占领国际市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加工业与第三产业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    )。(1分)
(2)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   )作用下形成的。(2分)
(3)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单选)(1分)
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4)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有何重要意义?(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目前,东部地区已发展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图17)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

小题1: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指出三大经济圈吸引外资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4分)
小题2:描述江苏省1996年至2009年二、三产业比重变化的特点。(3分)
小题3:近年来,随着南北运力日趋紧张、东北老工业基地亟待振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蓄势崛起,渤海跨海大通道构想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专家论证,渤海跨海通道可采用“南桥北隧”方式,简述这样设计的原因及跨海大桥修建的地理意义。(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图8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
含量丰富的大煤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乡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2分)
(2)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你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4分)
(3)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2分)
(4)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左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右图)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形成,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与环西太平洋地区侯鸟迁徒的中转站。二十世纪末,该湿地一度萎缩并遭到破坏,水质变差。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向内地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材料四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2003年经济指标比较表

(1)到二十世纪末,黄河三角洲湿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原因可能有哪些?(6分)
(2)与长江、珠江相比,黄河河口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6分)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单位GDP能耗较低,根据资料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4)从珠扛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东北某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A、B两区域划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东北某流域本身表示________。(提示:自然区域还是经济区域)
(3)东北某流域,又可以分成A、B两个区域,这种划分说明在同一类型的区域内,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北某流域作为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东北某流域的区域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两个区域作为次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其区域特征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2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

(1)A海域             ,B海域                  , C海域              .(6分)
(2)甲、乙区域农业有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6分)
(3)甲、乙两区域的主要石油工业类型分别是什么?为什么?(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和明显的区位特征
D.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某区域图和卫星图片(图9)

材料二: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的晴天中午或午后。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下,会形成剧毒的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图中L城西面临海,三面环山,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光化学烟雾危害严重。
(1)图中城市M、N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近____千米。M城位于北京的_     方向。(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R河120°经线以西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3分)
(3)某地理小组在观看图示区域的卫星图片时,发现位于山间高原盆地中的P地有不少图9中右图所示的农田景观,图中圆圈的半径约为400米。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景观形成的原因。(3分)
(4)结合材料,分析L城光化学烟雾危害严重的原因,并指出当地主要发生的季节。(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