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河谷( )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 甲处可能位于河流的凸岸

C. 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 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2.图中( )

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 B. 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 沉积岩层因岩浆活动而弯曲 D. 甲地不适合聚落的发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地势差异 B. 距海远近不同 C. 人口、城市多少 D. 经济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A. 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 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 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 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3.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A. 毁林开荒 B. 围湖造田 C. 植被覆盖率提高 D. 降水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四个流域中,城市最稀少的是

A. 黄河流域 B. 亚马孙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密西西比河流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岛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降水致使植物生长十分茂盛。岛屿东西两侧降水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图为该岛屿相关信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该岛东西两侧降水的差异,并从该岛屿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两个方面分析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6时20分和5时4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2.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 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 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

C. 旧金山附近温和多雨 D.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大陆东岸的某河段图,右图为左图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势北高南低 B. 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C. 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D. 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南半球 B. 全年流量变化小

C. 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D. 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我国人口构成比例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我国的女性比重小于男性,性别比小于1,而且比例严重失调

B.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所以人口政策还是要大力推进乡村人口向大城市迁移

C. 我国的老年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立即就要进入老龄化社会

D.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需要努力发展经济,在发展中解决其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印度简图,读图回答。

(1)图中地形分三部分,北部为高大的_____山,中部是_____河和____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南部是_____高原。

(2)图中①②③三个城市中、_______(填写名称)是以新兴工业为主的城市,______、______(填写代码、名称)是本国最大的海港,其________工业发达。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写代码、名称)。

(3)本国7月盛行_______风,简述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