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鼓一张

冯骥才

天津卫的杨柳青有灵气,家家户户人人善画。老辈起稿,男人刻版,妇人染脸,孩童填色,世代相传,高手如林。每到腊月,家家都把画拿到街上来卖,新稿新样,层出不穷,照得眼花。可是甭管多少新画稿冒出来,卖来卖去总会有一张出来。杨柳青说的这个就是”﹣﹣谁看谁说喜欢,谁看谁想买,争着抢着买,这张画像着了魔法,一下子能卖疯了。

镇上有个做年画的叫白小宝,他祖上几代都干这行,传到他身上,勾、刻、印、画样样拿得起,就是没有出新样子,只能用祖传的几块老版印印画画。比方《莲年有余》、《双枪陆文龙》《俏皮话》,还有一种《金脸财神》.这些老画一直卖得不错,够吃够穿够用。可老画是没法再鼓起来的,鼓不起来就赚不到大钱,他心里憋屈,也没辙。

同治八年立冬之后,他支上画案,安好老版,卷起袖子开始印画。《莲年有余》,白胖的小子抱条大红鲤鱼,后边衬着绿叶粉莲。这画许多画店都有,大同小异,每年都能卖到两千张呢。

这天后晌,白小宝印画累了,去街上小酒馆喝酒,同桌一位大爷也在喝酒。杨柳青地界不算太大,镇上的人谁都认得谁。这大爷姓高,两人边喝边聊。说到了画,说到今年谁的画会,高先生信口说道:老白,你只吃祖宗饭是鼓不出来的。这句话像根棍子戳在白小宝的肋骨上。他挂不住面子,起身回家。

一路上越想越气,气自己没能耐。进屋一见画案上祖传的老版,气上来,抓起桌上一把刻刀上去要把老版毁了。老婆赶紧拉住他,他随即迷迷糊糊醉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转天醒来一看,糟了,祖传的老版——《莲年有余》真叫他毁了,带着版线剜去了一块,再细看还算运气,娃娃的脸没伤着,只是脑袋上一边发辫上的牡丹花给剜去了﹣﹣原来脑袋两边各一条辫,各扎一朵牡丹花,如今不成对儿了。急也没办法,剜去的版像割去的肉,没法补上了。眼瞅着这两天年画就上市了。好在前天已印了一千张,只好将就再印一千张,凑合着去卖了。

待到年画一上市,稀奇的事出现了。买画的人不但不嫌娃娃头上的花儿少一朵,不成对,反而都笑嘻嘻说这胖娃真淘气,把脑袋上的花都给耍掉了,太招人爱啦!这么一说,画上的娃娃动了起来,活了!于是你要一张,我要一张,一千张像一阵风刮走了。白小宝手里没画了,只好把先前印的双辫双花的娃娃拿出来卖。可买画的人问:昨天那样的卖没了吗?他傻了:为嘛人人都瞧上那个脑袋上缺朵花的呢?

晚上回来赶紧加印缺朵辫花的《莲年有余》.画一摆出来,转眼卖光。一件东西要在市场上火起来,拿水都扑不灭。忽然一个街坊来说:老白,全镇的人都嘈嘈着,今年你的画鼓了!然后小声问:这张画你家印了几辈子了,怎么今年就鼓了呢?

白小宝只笑了笑,没说,他心里明白。可是往深处一琢磨,又不明白了,怎么少一朵花反倒鼓了?

年三十晚,白小宝一数钱,真是发了一笔不小的财。

他盼着转年这张画还鼓着,谁知转年风水就变了,虽说这张画卖得还行,但真正鼓起来的就不是他这张了,换成一家不起眼的小画店义和成的一张新画,画名叫《太平世家》.六个女人在打太平鼓,那张画也是没看出哪儿出奇的好,却卖疯了,天天天没亮,义和成门口买画的人排成队挨着冻候着。

(选自2015年第4期《收获》,有删改)

【1】第四段高先生的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七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小宝的画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结尾转写第二年义和成的画卖疯了,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先生的话促使白小宝怒而毁版,推动了情节发展;借高先生之口巧妙地点明了小说主旨。

【2】多用口语,质朴自然,灵动鲜活,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

【3】娃娃头上掉一朵花,反使画有了新意;胖娃耍掉头花,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符合老百姓的审美心理,为他们喜闻乐见。

【4】从情节上看,使故事有波澜有起伏。从结构上看,点题,呼应开头。 从内涵上看,丰富了小说意蕴,深化了作品主题。从效果上看,余韵不绝,让人回味思考。

【解析】

【1】试题问的是第四段高先生的出现有何作用,解答类似题目需要学生细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文本要点进行准确分析。这一段出现高先生是文章节奏鲜明,推动情节发展,巧妙点明主旨。

【2】分析句子的作用,不能单独的理解句子,要把句子放到原文中理解。娃娃头上脑袋上的花都给耍掉了为嘛人人都瞧上那个脑袋上缺朵花的呢这些充满口语化的语言灵动鲜活,充满情趣。

【3】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领会文章的主体部分,尤其是要结合相关要点进行具体分析,白小宝的画的原因是:娃娃头上掉一朵花,反使画有了新意;胖娃耍掉头花,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符合老百姓的审美心理,为他们喜闻乐见。

【4】分析文本中某个段落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情节方面使故事有波澜有起伏;结构上点题,呼应开头,丰富了小说意蕴,深化了作品主题.效果上余韵不绝,让人回味思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B.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六月息者也

C.三餐 温故知新

D州司临门星火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时常说到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是我们的百姓对生养自己的故土故乡刻骨铭心的情感与爱恋,是家园真正的精神价值。

B.企业的发展需要通才,所谓通才不是指万金油或叫作万应锭式的人,而是指能在技术研发、成本核算、外交沟通等方面都能挑大梁的人才。

C.无数案例告诉我们,防止电话诈骗,最有效的方法是对陌生电话的求救、告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可避免落于言筌

D.木叶不说树叶,决非古人标新立异木叶作为意象而言,蕴含着更多的意味,包含着更多的情感,更能体现其艺术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花 狗

萧 红

在一个深奥的很小的院心上,集聚几个邻人。这院子种着两棵大芭蕉,人们就在芭蕉叶子下边谈论着李寡妇的大花狗。

有的说:

看吧,这大狗又倒霉了。

有的说:

上回还不是闹到终归儿子没有回来,花狗也饿病了,因此李寡妇哭了好几回……”

唉,你就别说啦,这两天还不是么,那大花狗都站不住了,若是人一定要扶着墙走路……”

人们正说着,李寡妇的大花狗就来了。它是一条虎狗,头是大的,嘴是方的,走起路来很威严,全身是黄毛带着白花。它从芭蕉叶里露出来了,站在许多人的面前,还勉强的摇一摇尾巴。

但那原来的姿态完全不对了,眼睛没有一点光亮,全身的毛好象要脱落似的在它的身上飘浮着。而最可笑的是它的脚掌很稳的抬起来,端得平平的再放下去,正好象在操演的军队的脚掌似的。

人们正想要说些什么,看到李寡妇戴着大帽子从屋里出来,大家就停止了,都把眼睛落到李寡妇的身上。她手里拿着一把黄香,身上背着一个黄布口袋。

听说少爷来信了,倒是吗?

是的,是的,没有多少日子,就要换防回来的……是的……亲手写的信来……我是到佛堂去烧香,是我应许下的,只要老佛保佑我那孩子有了信,从那天起,我就从那天三遍香烧着,一直到他回来……”那大花狗仍照着它平常的习惯,一看到主人出街,它就跟上去,李寡妇一边骂着就走远了。

那班谈论的人,也都谈论一会各自回家了。

留下了大花狗自己在芭蕉叶下蹲着。

大花狗,李寡妇养了它十几年,李老头子活着的时候,和她吵架,她一生气坐在椅子上哭半天会一动不动的,大花狗就陪着她蹲在她的脚尖旁。她生病的时候,大花狗也不出屋,就在她旁边转着。她和邻居骂架时,大花狗就上去撕人家衣服。她夜里失眠时,大花狗摇着尾巴一直陪她到天明。

所以她爱这狗胜过于一切了,冬天给这狗做一张小棉被,夏天给它铺一张小凉席。

李寡妇的儿子随军出发了以后,她对这狗更是一时也不能离开的,她把这狗看成个什么都能了解的能懂人性的了。

有几次她听了前线上恶劣的消息,她竟拍着那大花狗哭了好几次,有的时候象枕头似的枕着那大花狗哭。

大花狗也实在惹人怜爱,卷着尾巴,虎头虎脑的,虽然它忧愁了,寂寞了,眼睛无光了,但这更显得它柔顺,显得它温和。所以每当晚饭以后,它挨着家是凡里院外院的人家,它都用嘴推开门进去拜访一次,有剩饭的给它,它就吃了,无有剩饭,它就在人家屋里绕了一个圈就静静的出来了。这狗流浪了半个月了,它到主人旁边,主人也不打它,也不骂它,只是什么也不表示,冷静的接得了它,而并不是按着一定的时候给东西吃,想起来就给它,忘记了也就算了。

大花狗落雨也在外边,刮风也在外边,李寡妇整天锁着门到东城门外的佛堂去。

有一天她的邻居告诉她:

你的大花狗,昨夜在街上被别的狗咬了腿流了血……”

是的,是的,给它包扎包扎。

那狗实在可怜呢,满院子寻食……”邻人又说。

唉,你没听在前线上呢,那真可怜……咱家里这一只狗算什么呢?她忙着话没有说完,又背着黄布口袋上佛堂烧香去了。

等邻人第二次告诉她说:

你去看看你那狗吧!

那时候大花狗已经躺在外院的大门口了,躺着动也不动,那只被咬伤了的前腿,晒在太阳下。

本来李寡妇一看了也多少引起些悲哀来,也就想喊人来花两角钱埋了它。但因为刚刚又收到儿子一封信,是广州退却时写的,看信上说儿子就该到家了,于是她逢人便讲,竟把花狗又忘记了。

这花狗一直在外院的门口,躺了三两天。

是凡经过的人都说这狗老死了,或是被咬死了,其实不是,它是被冷落死了。

【1】本文开头的邻居对话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花狗,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全文看,李寡妇悲哀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探究小说的结局花狗之死蕴含作者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干燥 传颂诗文 钢锭 天高地阔

B.精采 语言洗练 桅杆 随心所欲

C.钟爱 精巧无比 启发 精神饱满

D.典形 无人问津 联想 月白风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你的积累中选择两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

月亮。静静的夜空,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他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瀑布;扁舟;笛声;明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词语中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妒(xiàn) 恨(jí) 稽(huì) 见不鲜(shuò)

B.颦(cù) (jiù) (jiā) 为人知(xiǎn)

C.无垠(yíng) 夜(áo) 望(liào) 而至(cù)

D.桃(hāi) 谈(shē) 快(jǐn) 剪掠(y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时,往往仿佛是在鉴赏中国画。例如有人说,中国古诗“空灵”“轻淡”“含蓄”,在西洋诗里,最接近韦尔兰。另一人说,中国古诗简约隽永,韦尔兰的《诗法》算得中国文学里传统原则的定义。还有人说,中国古诗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不激动,不狂热,很少辞藻、形容词和比喻,歌德、海涅、哈代等的小诗偶有中国诗的风味。这些意见出于本世纪前期,然而到现在还似乎代表一般人的看法。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一方面也许证明中国诗的艺术高、活力强,它像人体有“自动免疫性”似的,也具备顽强的免译性或抗译性,经受得起好好歹歹的翻译;一方面更表示这些批评家有艺术感觉和本土文学素养。一个绘画史家也指出,歌德的《峰颠群动息》和海涅的《孤杉孑然立》两首小诗和中国画的情调融合。把中国旧诗和韦尔兰联系,最耐人寻味。韦尔兰宣称:最好是“灰暗的诗歌”,不着彩色,只分深淡。那简直就是南宗画风了:“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董其昌《画眼》)

②一句话,在那些西洋批评家眼里,词气豪放的李白、思力深刻的杜甫、言论畅快的白居易、比喻络绎的苏轼——且不提韩愈、李商隐等人——都给“神韵”淡远的王维、韦应物同化了。西方有句谚语:“黑夜里,各色的猫一般灰色。”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猫是色盲的,在白天看一切东西都是灰色。正像人黑夜里看猫,猫白天看世界,西洋批评家看五光十色的中国旧诗都成为韦尔兰所向往的“灰暗的诗歌”。这种现象并不稀罕。习惯于一种文艺传统或风气的人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作品,常常笼统概括,有如中国古代隽语所谓“用个带草(怀素)看法,一览而尽”(见董说《西游补》)。譬如在法国文评家眼里,德国文学作品都是浪漫主义的,它的“古典主义”也是浪漫的、非古典的;而在德国文评家眼里,法国文学作品都只能算古典主义的,它的“浪漫主义”至多是打了对折的浪漫。德、法比邻,又同属于西欧文化大家庭,尚且如此,中国和西洋更不用说了。

③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儿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我们以为词华够鲜艳了,看惯纷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是低言软语。同样,束缚在中国旧诗传统里的读者看来,西洋诗里空灵的终嫌着痕迹、费力气,淡远的终嫌有烟火气、荤腥味,简洁的终嫌不够惜墨如金。这仿佛国际货币有兑换率,甲国的两毛零钱折合乙国的一块大洋。西洋人评论不很中肯,那可以理解。他们不是个中人,只从外面看个大概,见林而不见树,领略大同而忽视小异。我们中国批评家不会那样,我们知道中国旧诗不单纯是“灰暗诗歌”,不能由“神韵派”来代表。但是,我们也往往不注意一个事实:神韵派在旧诗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不同于南宗在旧画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传统文评否认神韵派是标准的诗风,而传统画评承认南宗是标准的画风。在“正宗”“正统”这一点上,中国旧“诗、画”不是“一律”的。

【1】作者引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他们的看法是中国古诗“空灵”“轻淡”“含蓄”______。(用文中的词语答)概括起来,在西洋文评家看来,中国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答)

2作者从“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引出了两点看法。这两点看法分别是什么?

3文中作者就西洋评论家对中国诗的评论,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可用文中的话明确表示,这话是哪一句?据作者分析,西洋文评家把中国旧诗都看成“灰暗的诗歌”,其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