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要形成人口、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必须


  1. A.
    进行国土资源调查,尽可能地利用资源,为当代人服务
  2. B.
    依靠地球自身的净化能力,自动协调人地关系
  3. C.
    重新认识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因素,将其保护起来,另找发展之路
  4. D.
    积极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让人们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主动参与环境保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单元双测同步达标活页试卷高二  地理(上) 题型:013

要形成人口、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必须

[  ]

A.进行国土资源调查,尽可能地利用资源,为当代人服务

B.依靠地球自身的净化能力,自动协调人地关系

C.重新认识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因素,将其保护起来,另找发展之路

D.积极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让人们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主动参与环境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单元双测同步达标活页试卷高二  地理(上) 题型:02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川西第一天然林突遭砍伐事件震惊全国,而举报人重庆大学韦云隆教授却为此受到某些人士的打击报复,但韦教授说:“我不后悔,我们保住了民族的财富。”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1990年和1996年成人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比重。我国在今后的20~30年内,要消除2亿多文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任务非常艰巨。

(1)一个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人们的________观、________观和________观。像韦云隆教授这样人口________高的群体,有正确的________意识,能重视________保护工作,形成人口、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2)乱砍乱伐者受教育程度低,难以形成________意识和________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________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________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总指数

经济增长指数

环境友好指数

协调发展指数

潜力增进指数

全国平均

4.51

3.48

5.07

5.14

4.37

东部平均

6.18

4.68

6.90

5.45

5.22

东北平均

4.31

3.51

4.66

5.51

3.46

中部平均

3.95

2.72

4.45

5.50

3.92

西部平均

3.44

2.86

9.94

4.63

4.12

 

 

 

 

 

 

 

(1)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             地区与             地区向             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其主要原因是                          

(2)从图1中可以看到,各地区的区域科学发展总指数得分大致呈现出        的分布状况。

(3)从各板块来看,         地区,要更为注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       地区,要更为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导致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的原因是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 城市带动能力弱

C. 人口众多           D. 基础设施较落后   E. 生态环境脆弱

(4)试分析中部崛起战略中中部六省的共同的区位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部分集中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非洲
  2. B.
    6月5日是“世界人口日”
  3. C.
    凡是多山的国家人口都很稀少
  4. D.
    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