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某国1950—1976年人口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
人口变化比例`
内容
人口变化比例
总人口
+5%
大都市区
+4%
大于100万中心城市
—4%
大都市中心城区
—3.5%
小于100万中心城市
+1%
大都市郊区、卫星城镇
+10%
小题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关于该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为“高——低——高”
B.该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主要是大量移民迁入所致
C.城市人口数量减少,乡村人口数量增加
D.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
小题2:大都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而郊区和小城镇环境质量较好  
②小城镇的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③城市中心区就业困难,消费水平高
④城市工业布局不断向城郊或中小城市转移
⑤城市中心区地价高,中心商务区外迁至郊区
A.①②B.①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小题1:D
小题2:C

试题分析:
小题1:该国大于100万中心城市的人口减少,大都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表明该国为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低——低——低”;该国人口总量增长较少,不会出现大量移民迁入;小于100万中心城市的数量较多,总人口多,所以城市人口数量不会减少;而该国大都市郊区、卫星城镇的人口数量增加较多,中心城区人口减少,所以该国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故选D。
小题2: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而郊区和小城镇环境质量较好,受环境因素影响,人们追求优美环境,所以外迁;小城镇的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缩小了与中心城区差距;中心城区人口稠密,竞争力大,就业压力大,地价高,消费水平高,促使人们外迁;工业布局不断向城郊或中小城市转移,就业机会转移,人们为了就业,向外迁移;而城市中心人口的流动量大,中心商务区不会外迁。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指适合于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左图是我国某市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图,右图是该市人口密度与人口生理密度统计图。读图分析回答下题。

按常住人口计算,该市人口负担系数较重(约为40%),但该市却是我国主要的劳务输出地区之一,这说明该市(  )               
①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②人口机械迁移以迁出为主     
③人口合理容量减小    ④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突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三者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人口增长模式。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小题2:河南省要求,2010年年末总人口要控制在1.01亿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6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65%以内,其人口模式是(  )
A.原始型B.传统型
C.过渡型D.现代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A.性别比例B.文化教育 C.人口年龄结构D.经济发展水平
小题2:江苏比西藏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
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某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市不同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A.中心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少于郊区
B.中心区人口数量已低于郊区
C.中心区经济发展水平已落后于郊区
D.远郊区人口总量减少
小题2:近几年,该市近郊区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①近郊区成为新商业中心 ②工业区外迁,部分人口迁往近郊区 
③近郊区城市化发展 ④远郊区较近郊区建筑密度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关于中国人口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 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年龄中位数是一种位置的平均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按年龄)相等的部分,一半在中位数以上,一半在中位数以下。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国家
日本
巴西
瑞典
尼日
利亚
中国
韩国
世界
平均年龄
中位数
44.6
28.9
41.7
15.2
35.2
37.9
28.4
(1)材料一反映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6分)
(3)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其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对。下面表格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椐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日本
巴西
瑞典
尼日利亚
中国
韩国
世界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6
28.9
41.7
15.2
35.2
37.9
28.4
小题1: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
B.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65岁)比中国的多
C.表中各国,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D.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
小题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是因为(  )
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
B.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
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
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江苏省建国以来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总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变动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列问题。

小题1:从1982年到2010年,江苏省总人口约增加了
A.1 000万B.1 500万C.2 000万D.2 500万
小题2:从1964年以来,图中②线持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①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  ②医疗条件进步,死亡率下降 
③青少年人口大量外迁      ④出生率下降      ⑤男女比例不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下图为我国劳动力数量变化及预测情况,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2002年B.2007年C.2012年D.2020年
小题2:针对“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
B.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C.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
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