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我国新疆M自治州人口约232.56万,盛产大米,单产高且米质好,现努力打造成为优质商品粮基地、钢铁工业和煤化学工业基地。M州年降水量从西向东呈递增趋势,最多可达600mm。甲城是M州的首府所在地,下表示意该市的气候资料。

 

1月

4月

7月

10月

气温(℃)

-9.2

12.5

22.8

9.3

降水量(㎜)

17.4

27.2

23.8

24.2

(1)说出甲城的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征。(5分)

 

(2)说出R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及其水文特征。(6分)

 

(3)简述R河沿岸地区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1分)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全年少雨。(4分)

(2)山地降水和积雪融水。(2分) 流量较小、汛期短、含沙量较大、结冰期较长。(4分)

(3)夏季光热充足;水源丰富;河谷地形较平坦宽阔;土壤肥沃;冬季寒冷,虫害少。(4分)(任答四点)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综合分析。

(1)根据甲城市的气候资料,最低月温在0°C以下,终年降水少,故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则气候特征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

(2)R河流位于北疆,干旱地区主要的河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同时新疆北部的山区,还有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在山脉北侧形成迎风坡,而带来的地形雨。河流的水文特征从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凌汛、流速等方面分析。

(3)注意“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乙                                        丙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       ,分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2)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但现在又“重震雄威”,说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丙图中的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一1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⑴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      ,分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5分)
⑵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3分)
⑶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但现在又“重震雄威”,说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⑷丙图中的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四川成都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乙                                       丙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      ,分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4分)
(2)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3分)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但现在又“重震雄威”,说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4)丙图中的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四川省高一1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⑴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       ,分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5分)

⑵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3分)

⑶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但现在又“重震雄威”,说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⑷丙图中的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四川成都树德协进、石室蜀华高二5月联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乙          丙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       ,分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4分)

 

(2)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3分)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但现在又“重震雄威”,说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4)丙图中的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