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由于


  1. A.
    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2. B.
    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3. C.
    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4. D.
    大气热容量大,容易降温
B
解析:
本题主要是通过考查CO2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知识的转化。分析大气保湿效应原理,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效应可简单地用下面关系表示;
太阳辐射——透射地面——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补偿保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黄冈中学作业本  高一地理(上册) 题型:022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序号表示的作用过程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参与②作用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参与④作用的物质作用主要是________。

(3)地面增温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而近地面大气增温的能量直接来自________________。

(4)冬天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暖和一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气中被称为温室气体的是________,这种气体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主要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013

深秋或冬季,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

[  ]
A.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B.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

无大气保温效应

D.

地面辐射弱,大气辐射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3年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题型:069

2010年6月23日至10月23日,挪威人奥斯兰和他的团队利用一艘帆船完成了环北冰洋的航行,有力地说明北极冰融化的程度。

1、6月23日帆船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出发,其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说出该渔场的名称及主要成因________。当他们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域航行,途中看到典型的峡湾地貌景观,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

2、第①段航行结束时,来到了港口摩尔曼斯克(约68°N),分析其终年不冻的原因________,简述第②段航行期间经过的沿岸陆地所属的干湿地区及成因________。

3、奥斯兰选择6-10月进行环北冰洋航行的原因________,第②段航行期间帆船速度明显放慢的原因是________。

4、试描述在第②到第④段航行期间摩尔曼斯克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5月奥斯兰在“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提到:“1990年我和两位朋友进行第一次极地探险。那个时候,冰盖比较厚实,经常能看到3到4米厚的冰盖。然而到了2007年我们重访北极地区,测量冰盖的厚度,得到的结果是多数地区在1.5到2米之间。”北极冰大量融化为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事实依据,有观点认为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对流层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根据“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解释温室气体是如何加剧全球变暖的。

________________

6、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台风影响的变化,简述这些变化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缓解温室效应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深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


  1. A.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2. B.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3. C.
    无大气保温效应
  4. D.
    地面辐射弱,大气辐射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