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第三亚欧大陆桥”以深圳港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由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港,横贯亚欧21个国家(含非洲支线四个国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埃及),全长约15 157千米,比目前经东南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里程要短3 000千米左右。

材料二 三条亚欧大陆桥路线图

材料三 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图

(1)由材料二中图可知,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线名称是________,其东西两端濒临的海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①是________海,②是________运河。

②处的交通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方式相比有何特点?

(3)沿第二亚欧大陆桥自西往东                                           (  )

A.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

B.自然景观呈现出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地域分异的变化特点

C.沿途可以参观凯旋门、克里姆林宫、秦始皇陵兵马俑、龙门石窟等名胜古迹

D.在我国境内跨越地势三级阶梯

(4)下列关于第三亚欧大陆桥建设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较好,避开了高寒和沙漠地区,相邻港口无封冻期

B.连接了亚洲、欧洲和非洲,市场前景广阔

C.连接了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同时这些海港又是重要的航空港

D.大陆沿线资源丰富,但各国经济互补性较差

(5)简述第二亚欧大陆桥对世界交通运输的意义。

解析:本题以三条亚欧大陆桥图和西亚及周边地区图为背景,考查第二、第三亚欧大陆桥的相关知识及海运、铁路运输的主要特点。第(1)题,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向西经陇海—兰新铁路、北疆铁路,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轨,终点为荷兰的鹿特丹港。连云港临黄海、鹿特丹港临北海。第(2)题,由图可知,①为地中海,②为苏伊士运河;与铁路运输相比,其特点可从速度、运量、投入、成本等方面回答。第(3)题,沿该大陆桥自西向东,降水先减少后增多;该大陆桥不经过莫斯科,不会参观到克里姆林宫,在我国境内跨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第(4)题,由第三条亚欧大陆桥的路线图可知,该线连接了亚、欧、非(支线连接非洲)三洲,所经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较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且各国间经济互补性较强。第(5)题,它沟通了亚欧大陆两端的联系,是一条最便捷的通道。

答案:(1)陇海—兰新线 黄海 北海

(2)地中 苏伊士 速度慢,运量大,投入少,成本低。

(3)B (4)D

(5)沟通大西洋东岸地区与太平洋西岸地区(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之间的联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这说明全球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的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厄尔尼诺、拉尼娜、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对全球造成巨大的损失。

材料二  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其基本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而赤道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下降。结果造成一些地区干旱,一些地区暴风骤雨。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材料三  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下图为赤道太平洋上空甲、乙两种大气环流形式图,属于正常年份的是    图,属于厄尔尼诺年份的是     图。

  

                    甲                                           乙

正常年份与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大洋东侧的秘鲁沿岸和大洋西侧的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特征有何差异?

  

在“厄尔尼诺”盛期,秘鲁渔业生产损失巨大,试分析原因?

   

在“拉尼娜”盛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发生台风的次数将增多还是减少?请联系影响我国台风的发源地简要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某岛等高线地形图(图14)以及该岛的气候资料图(图15)
材料二 该岛面积只有67,800平方公里,人口45万左右,且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该岛大部分地区被列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此古老而美丽的地方使它成为了世界上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之一。
(1)根据材料判断,该岛的气候类型为                     ,这种气候类型对应自然带为                                               。(4分)
(2)与我国海南岛相比较,该岛发展农业最突出不利条件是                   。(2分)
(3)甲城街道两旁路灯多由风力发电提供能量而不是由太阳能提供,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合理性。(4分)
(4)依据材料信息,分析该岛应如何因地制宜来发展本地经济。(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联合命题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整体来看,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仍严重不足,单靠西气东输一条管线仅仅满足部分市场需求,下一步引进中亚天然气的西气东输二线也将建成投产,三线、四线工程也已经纳入规划建设中,有望在“十二五”末落成,届时中国的“气荒”有望基本解决。
材料二:中新网2010年6月6日消息:备受关注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进度比计划大幅提前,韶关作为广东省内7个对接城市中的第一站,有望于明年上半年率先具备供气条件。
材料三:第二条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1)由材料知,引入国外气源或塔里木新增气源是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的基础,你认为海外气源除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外,还有可能来源于哪里?为什么?(3分)
(2)与第一条西气东输管线相比较,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有何优劣势?(4分)
(3)材料一中提到的西气东输三线、四线有望“十二五”末落成,届时我国“气荒”问题基本解决。试分析规划多条西气东输线路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湖南怀化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22分)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地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材料三  西藏面积广袤,但适合人类定居的范围有限。藏南谷地是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有一连串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年降水约300~500mm。

 (1)从地质地貌方面分析雅鲁藏布江东西向发育的原因。(6分)

 (2)分析藏南谷地成为西藏主要城镇和人口集中分布地的原因。(8分)

 (3)描述甲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图1)及气候要素图(图2)。

材料二乙地区垦殖指数(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在该失洲中相对较低,但灌溉农业发达,加上耕作制度和技术水平比较先进,产量较高,在本大洲内占有重要地位。

(1)与图1中甲地气候类型相符合的是图2中的____(填字母),并分析其特点和成因。(12分)

(2)说出图1中乙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并分析其农业较发达的主要自然条件。(12分)

(3)简述图1所示区域石油资源较丰富的主要原因,以及本地区石油开采对石油输出国与输入国的积极影响。(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