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的意思是"黑暗的地方"。

材料二:下表为M地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

材料三:2018年5月22日,在第三届创新使命部长会议期间,瑞典、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等北欧国家能源部长在瑞典隆德发布清洁能源宣言,以加强北欧在清洁能源创新和应用方面的全球领导地位。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称为“黑暗的地方”,从地理角度说明原因。

(2)简述M地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说出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并简述的形成过程。

(4)请你说出两种北欧的清洁能源,并选一种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答案】(1)高纬度,有部分地区在北极圈以北,冬半年,夜很长,昼很短,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

(2)特征:日照时数常年偏少;夏季多冬季少。原因:全年降水多,云量大,日照时数少;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相对较多

(3)冰川侵蚀作用。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4)风能 水能 生物能 波浪潮汐能 地热能;风能 终年吹西风 且海域广摩擦力小,风大;潮汐能 临海 有稳定的西风 受西侧半岛阻挡;地热 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地热资源非常丰富(任选一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欧地区的昼夜长短、日照时数、峡湾的成因及能源的分布。

(1)本题考查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即纬度因素。“黑暗的地方”即是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黑夜长,甚至还有极夜现象,这主要从所处纬度来进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高纬度地区,有部分地区在北极圈以北,冬半年,黑夜很长,白昼很短,在北极圈及其以北甚至有极夜现象,所以这个半岛黑暗的时候很多,被称为“黑暗的地方”。

(2)本题主要考查日照时数的时间分布和影响因素。描述日照时数的特征,即时间分布特征,首先总体上描述一下: 据表可知,该地日照时数常年偏少;然后描述季节变化:据表可知,夏季较多冬季较少。影响日平均日照时数的原因主要有云量的多少和白昼的长短,分析时既要分析总体日照时数常年偏少的原因,又要分析夏季多冬季少的原因: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多,云量大,日照时数少;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相对较多。

(3)本题主要考查峡湾形成的地质作用和形成过程,此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和用正确的语言进行说明的能力。据图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冰川侵蚀作用。据图分析,首先是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最终形成了峡湾。

(4)本题主要考查清洁能源的分布及成因。清洁能源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波浪潮汐能、地热能等。北欧地区因为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多,所以太阳能不丰富,其他都比较丰富。按照题目要求,从中任选两种回答即可。风能丰富的原因: 终年盛行西风,且海域广摩擦力小,风力大;潮汐能丰富的原因:濒临海洋,有稳定的西风,受西侧半岛阻挡;地热丰富的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地热资源非常丰富。按照题目要求,只需要说明其中一种的原因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 共同组成地球的____________圈层。

(2)岩石圈包括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为____________

(4)F 和 G 之间的界面名称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A. 背斜山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向斜谷

2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B. 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C. 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D. 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3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砂岩 D. 黏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中国年太阳辐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营销员,只考虑自然因素,最适合和最不适合营销的城市分别是

北京 拉萨 上海 重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

湘江水量丰富,其渔业资源却日趋衰退。调查发现,湘江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湖泊缩小,江面船只多,河床上多垃圾、排污口和随意堆放的沙石,甚至建有房屋。渔民想方设法捕鱼,非法捕鱼活动猖獗。下图为“湘江流域图”。

据此分析湘江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两城市的甲乙两家庭(人口、住房、收入等条件相当)各月用电量比较图

1】家庭用电量与所在地气候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气温最高都在7月份B.两地气温最低都在1月份

C.甲所在地区海洋性强D.乙所在地区海洋性强

2】甲乙家庭所在城市可能分别是

A.拉萨、北京B.乌鲁木齐、厦门

C.哈尔滨、兰州D.武汉、大连

3】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而核电所占比重小。我国发展核电可以

A.缓解热岛效应B.降低我国发电总量

C.减少碳排放量D.解决能源短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我国M、N两地气候资料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M、N两地的气候类型( )

A.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均为温带季风气候

2N地年日照时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B.海拔高C.降水多D.气温高

3M、N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荷兰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人口1685万,面积4.15万平方千米,地狭人稠,历史上深受海潮之害。1920年开始修建的长达30千米的须德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大坝上建有泄水闸,透过闸门可调控艾瑟尔湖入海流量。1996年荷兰在莱茵河河口修建挡潮闸,该闸由两个庞大的支臂组成,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需要时合龙以关闭河道(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荷兰修建须德海大坝的主要是为了

A.荷兰经济发达,修大坝发电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B.防止海水入侵,保护现有土地

C.大坝内部形成库区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D.为围垦区提供灌溉用水

2须德海大坝修建后,艾瑟尔湖与建坝前相比湖水的盐度变化及其原因是

A.变大库区封闭,水分蒸发量变大

B.变大河流携带的盐分不断在库区集聚

C.变小湖内咸水通过泄水闸逐渐排出

D.不变河口区本来就是淡水

3莱茵河河口修闸有利于

A.提高通航能力B.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C.保护河口生态环境D.增加土地围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