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为A,错误为B,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小题1】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肯定是月球。
【小题2】北京时间采用的是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
【小题3】若黄赤交角为零(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平行),则地球上四季更替现象将消失。
【小题4】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总是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小题5】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同。
【小题6】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构成了岩石圈。
【小题7】太阳辐射是引起近地面大气温度变化主要、直接的原因。
【小题8】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等压线密的地方风力也大。
【小题9】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引起地球上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小题10】地球上的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冷、热不均)因素形成的热低压或冷高压。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A
【小题5】A
【小题6】A
【小题7】B
【小题8】A
【小题9】B
【小题10】B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肯定是月球,错。天体有人造天体和自然天体之分,其中部分人造天体如人造地球卫星距离地球较近。
【小题2】北京时间采用的是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错。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
【小题3】若黄赤交角为零(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平行),则地球上四季更替现象将消失,正确。正是黄赤交角的存在才会出现太阳直射点的周期移动,导致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若若黄赤交角为零便不会出现太阳直射点的周期移动,也没有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
【小题4】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总是随纬度增加而递减,正确。总体而言地球表面的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但影响地球表面温度的因素是多样的,有下垫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
【小题5】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同,正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多少是由所在纬度位置决定的。
【小题6】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构成了岩石圈,正确。岩石圈有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构成。
【小题7】太阳辐射是引起近地面大气温度变化主要、直接的原因,错。近地面大气温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地面辐射。
【小题8】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等压线密的地方风力也大,正确。风力的大小是由气压梯度力决定的,等压线越稠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小题9】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引起地球上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错。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小题10】地球上的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冷、热不均)因素形成的热低压或冷高压,错。像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就是由动力因素形成的。
考点:本题组考查学生对基础地理知识、基本地理规律的掌握情况。
点评:本题组题目难度较小,属于对常规知识点的考查,学生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的地理规律就不会判断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很高,人口死亡率均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

劳动力需求的地区差异是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一个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城乡差别将逐渐缩小。

我国的大城市都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城市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种活动产生社会效益的高低。

东北大米质量较好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种植稻米的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很多新兴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增长速度较快。

普及小汽车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交通线的发展往往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中学业水平训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判断题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小题1】与北京相比,南京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大。
【小题2】全球气候变暖将会使我国各地农业减产。
【小题3】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小题4】向斜成为山岭是因为槽部受挤压,物质堆积形成的。
【小题5】水土流失是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
【小题6】工业联系必然引起工厂近距离集聚,从而形成工业区。
【小题7】相同的自然条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地区发展的作用不同。
【小题8】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会改变劳动力分布的空间格局。
【小题9】可以利用GIS和GPS技术,对城市交通流量实施监测。
【小题10】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中学业水平训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判断题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与北京相比,南京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大。

2.全球气候变暖将会使我国各地农业减产。

3.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向斜成为山岭是因为槽部受挤压,物质堆积形成的。

5.水土流失是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

6.工业联系必然引起工厂近距离集聚,从而形成工业区。

7.相同的自然条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地区发展的作用不同。

8.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会改变劳动力分布的空间格局。

9.可以利用GIS和GPS技术,对城市交通流量实施监测。

10.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江苏盐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很高,人口死亡率均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

2.劳动力需求的地区差异是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4.一个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城乡差别将逐渐缩小。

5.我国的大城市都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6.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城市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种活动产生社会效益的高低。

7.东北大米质量较好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种植稻米的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8.很多新兴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增长速度较快。

9.普及小汽车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10.交通线的发展往往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