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的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考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专题:
分析:主要考查了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正相关最大值在图中东北部,即安徽省北部.
解答: 解:A、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故不符合题意;
B、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故不符合题意;
C、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故不符合题意;
D、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若P点日出与Q点日落时间大体同步,则此时(  )
A、地震易发生
B、长江进入汛期
C、我国北方降温
D、上海昼短夜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断裂--抬升
B、沉积--侵入--隆起--侵蚀
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
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断层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变质作用
C、地壳运动D、岩浆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经历了水平挤压、断裂下陷等内力作用
D、河流③处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据图可推知,该地(  )
A、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B、可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
C、气候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
D、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人增加到4.5万人,镇区面积增加45%.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材料二:江苏省城市布局(如图所示)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城市化程度在48%,超过全国38%的平均水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如表所示:
                     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
 城镇人口数(万人)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2010年年均增长(%)2000年2010年增加百分点
苏南地区
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
1467
636
983
2288
917
1533
4.54
3.73
4.54
59.6
37.7
31.2
70.3
56.0
51.5
10.7
18.3
20.3
注: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市及所辖县区,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市及所辖县区,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及所辖县区.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分局的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
 
分布的.
(2)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
 

(3)请据表分析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
(4)请分析2000年-2010年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的特点.
(5)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它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②对气温:
 
;③对降水:
 
;④对地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为北半球某地南北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读图完成 9?10 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