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3.白露至秋分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各地昼短夜长,昼渐短B.南极点附近极夜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C.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分析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的9月7日前后.白露至秋分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赤道移动.

解答 解:A、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故不符合题意;
B、南极点附近极夜范围不断缩小,故不符合题意;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故不符合题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理解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若此时我国某地的物体影长恰为一天中最短,则该地位于上海的什么方向(  )
A.西北B.东北C.东南D.西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我国台湾省多地震,主要原因是它位于(  )
A.板块的生长边界B.板块的消亡边界
C.两个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区D.板块内部的张裂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是某一同学用罗盘正确测量某一物体时罗盘指针状况(画斜线的部分代表磁针红色一端),则这一物体位于观测者的(  )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判断图中A、B、C、D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及其所在半球和低、中、高纬度地区.

A.(170°E,10°N);B.(170°W,40°N);C.(10°W,10°S);D.(10°E,40°S).
(1)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的是C、D;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的是A、B.
(2)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A、C;中纬度地区的是B、D.
(3)位于热带的是A、C,位于南温带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该地区水稻单产连续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杂交良种的推广使用B.病虫害的防治较好
C.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世博园区落足于黄浦江两岸,其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靠近中心商务区B.地价低廉
C.有利于城市改造D.缓解越江(黄浦江)交通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