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 ______气压带或______风带(填数码)的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其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4)读材料三,简要评价A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4分)

1)北 (1分)1分) 1分)

2)温带海洋性气候 (1分)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1分) C1分)

3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1分)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1分)B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2分)

4)有利:热量充足(1分),光照强(1分)。 不利:雨热不同期(1分),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1分)。

【解析】

本题以三圈环流示意图、气候资料图和地区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以及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综合性较强,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从风向向右偏可知,该图位于北半球。材料三中D地为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②或东北信风带⑤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2)从材料二中气温和降水分布特征可知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材料三中C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3)材料三中阴影部分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在A、B两地分布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地形。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B处有高大的南北走向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

(4)主要结合A地区冬夏季节气温与降水特点进行分析。A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夏季炎热少雨,热量充足,光照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用字母K表示,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K<1为湿润地区,K在1~1.25之间为半湿润地区,K在1.25~4之间为半干旱地区。下图为海南岛简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海南岛干燥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干燥度由东向西增大 B. 山区干燥度大于沿海

C. 万宁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 东方属于半干旱地区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昌江年降水量少所以干燥度较高 B. 琼中受地形的影响降水量较丰富

C. 该岛河流的流向由四周向中心辐聚 D. 该岛植被景观呈经度地带性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气温距平(或降水距平)是指某年的气温(或降水量)平均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下图为云南省蒙自市1995-2014年春季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蒙自市春旱最为严重的年份是

A. 1996年、2004年B. 2000年、2011年

C. 2010年、2014年D. 2001年、2012年

2蒙自市春旱频发且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季风变化B. 地形阻挡C. 深居内陆D. 人类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河流与某月均温分布,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示区域沿26°N纬线从东到西气温的变化特点。

(2)比较丙地和丁地年降水量多少,并说明原因。

(3)简析A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________日前后。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当地球运行到该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__。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5)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 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6)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7)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 (  )。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9)这一天,广州、北京、淮北、哈尔滨四个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G _________;I 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_________。图中Ⅰ的作用是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 _________(大或小),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A. 原始型B. 传统型

C. 过渡型D. 现代型

2图中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B.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C. 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D. 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

3下列国家中,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最接近的是(  )

A. 韩国B. 埃及C. 印度D. 南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3年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45亿,大规模的流动人口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结合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状况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方向为(  )

A. 由南向北流动B. 由北向南流动C. 由沿海向内陆流动D. 由内陆向沿海流动

2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①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 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 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