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B.10° NC.10° SD.23°26′ N

2在A、B区间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答案】

1B

2A

【解析】

试题

1】该地每年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则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该地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622日的太阳高度并不是一年中的最小值,其最小值应发生在1222日,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选项中只有10°N符合以上条件,所以答案应选B

2】当正午太阳高度在AB区间内时,对应的时间应该是在622日前后,太阳始终直射在北半球,答案C错误,该地一直昼长夜短,故答案选A,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变慢,故答案B错误,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622日后向南移动,故答案D错误。

【知识拓展】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

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各题。

1最近几十年该流域上游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这一现象可能导致( )

A.①河段的流水侵蚀作用不断加强

B.②处等深线向东移动

C.②处等深线保持现有状态

D.海岸线向西移动

2有一位同学想在图中①河段处画一条等高线,该等高线( )

A.与①河段始终保持平行B.向东南方向凸出

C.与①河段始终保持垂直D.向西北方向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

2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正确说法是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观测显示,山体内部气温(T1 )远高于山体外部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 )。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 T1与T2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

A.吸收的太阳辐射多B.吸收的地面辐射多

C.大气逆辐射强D.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2若图中所示现象出现在横断山区,会导致该山体内部比外围地区

A.降水更多B.植被更茂密

C.自然带垂直带谱更完整D.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300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复的植被。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其它时间段相比较,该区域7月、8月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雨量大

②雨量小

③蒸发(蒸腾)量大

④下渗漏失最大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如果在该区域过度恢复植被,会造成( )

A.表层土壤干化B.径流量增大

C.降水量增大D.下渗量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 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梨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

材料二: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伊犁村(卡普恰盖)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说明巴尔喀什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沃日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1)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要自然原因。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

A. 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

B. 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

C. 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

D. 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

2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B.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 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D. 退耕还湿,建保护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森林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23-24 题。

1该森林带在甲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

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

C.受西南信风的影响

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2下列保护乙地区该森林带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对雨林的管理和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