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南疆地区五座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关系图。

(1)根据材料一,图中五城市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到今,城镇位移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河流属于_____________(水循环类型),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流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反映从阿图什到库尔勒,城市化率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五城市生态环境均较脆弱,其城市化与和谐度的制约因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河流沿岸;山前冲积扇;绿洲(对一项即可);向河流上游(源头、山麓、盆地边缘)迁移(4分)

(2)内陆循环(陆地内循环); 冰雪融水补给   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冬季有断流(6分)

(3)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升高,生态环境和谐度先降后升或有升有降(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呈非线性关系)(2分)

(4)干旱;   水资源(水源)(4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069

人口、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现和谐新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新疆人口统计资料

(1)从古到今,图示城镇位移的规律是________

(2)材料一中现代城镇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五城市生态环境均较脆弱,影响其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最大制约因素是________短缺。

(3)描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特点。

(4)新疆全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6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13人/平方千米。有人据此提出“为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该地区不应限制生育”,请简述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读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原因可能是

①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985年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

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工业稳步增长

近年来,本地区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下面试题。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可能原因是

①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

A.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B.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C.工业增长缓慢  D.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构建大城市群,增加自然环境容量

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读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原因可能是

①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985年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

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工业稳步增长

近年来,本地区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河北省高二3月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读“三峡库区环境状况类型示意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峡库区具有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和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等特征。根据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程度、“三废”排放量及地质灾害等指标分析,划分了三峡库区环境状况类型。由于三峡工程即将淹没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因而产业的重建与结构的升级任务十分艰巨。按照高效生态经济的目标模式,应大力发展以清洁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的支柱型产业。

(1)图中生态相对很差的地区分布在长江        河段。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2)引起整个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有(    )

A. 气候湿润,降水量过多,暴雨集中    B. 人口文化水平过低

C. 长期毁林开荒,陡坡耕作     D. 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E. 库区经济落后,财政困难,对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的投入不足

F. 修建三峡工程,有百万移民搬迁 

G. 随着库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3)依据三峡库区的环境状况及经济目标,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下列哪些项目作为三峡库区的支柱型产业           

A. 采掘业         B. 柑橘果汁、保健药酒等食品加工工业     

C. 服装业         D. 以中药材资源深加工为主的医药工业    

E. 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         F. 造纸及纸制品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