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有80%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一半左右.
材料二  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图中C地干旱灾害较为严重,试分析说明该地干旱形成的自然原因.
(2)你认为我国减轻干旱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考点: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专题:
分析: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内,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减轻旱情的措施:修改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和水库;种植耐旱作物;加强生态建设;发展滴灌、喷灌技术;严格管理、循环利用水资源等.
解答: 解:(1)图中C位于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雨少;夏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地形崎岖,地表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储藏条件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多发.所以C地干旱灾害较为严重.
(2)减轻旱情的措施:修改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和水库;种植耐旱作物;加强生态建设;发展滴灌、喷灌技术;严格管理、循环利用水资源等;调整农业结构,植树造林;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故答案为:
(1)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多发;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雨少;夏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地形崎岖,地表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储藏条件差.
(2)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种植耐旱作物;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植树造林;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防治措施,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旱灾的成因和减轻旱情的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玉兔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足迹”将很快被外力破坏
B、五星红旗必须耐高温严寒
C、太阳能帆板可以不间断提供能源
D、着陆前需要使用降落伞减慢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现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某跨国公司电子产品在本国及不同类型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发展阶段示意图.

(1)该公司从哪个阶段开始大规模在其他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图中反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请说明德国南部发展电子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3)若该公司在中国投资电子工业,结合上图说明其寻求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自然灾害与防治】
如图示意塔里木盆地洪灾多发区的分布,下表为塔里木盆地部分灾害频次统计资料

灾害类型各季灾害发生频次占全年的比例(%)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洪灾45.745.16.92.3
暴雨灾害39.349.99.21.6
(l)说出塔里木盆地洪灾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塔里木盆地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B、澳大利亚的小麦正值收获阶段
C、意大利处于多雨季节
D、冬季风开始频繁南下影响我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当地时间3月22日6点15分,“雪龙号”考船离开港执行任务.此时(  )
A、船员面向东南拍摄到了海上日出
B、日期为22日的地区超过全球的一半
C、北极附近冰川面积达到全年最大
D、昆仑站(77°06′E,80°25′)出现漫漫长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月球车玉兔全身“披金戴银”是为了能够反射阳光,适应月球表面300℃以上日较差.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
A、月球自转周期适宜
B、月球和太阳距离比较远
C、月球表面缺少大气层
D、月球表面缺少水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河西走廊地形图(部份),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区地势特征是
 
,嘉裕关与该地区最高峰的相对高度处于
 
米~
 
米之间.长城遗址破损严重,从自然方面分析,主要是受到
 
 
等外力作用的侵蚀
(2)图中甲河河水的主要来源是
 
,汛期短且集中于
 
(季节),全年径流量
 
,越往下游流量越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乙地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简述图中城镇分布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2年春季,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再一次出现了“用工荒”.造成 目前“用工荒”的主要原因是(  )
A、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劳动力数量锐减
B、当前经济回升,企业用工需求量增加
C、劳务双方在待遇问题上难求一致
D、沿海劳动人口随产业转移流向内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