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 B. C. D.

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 丹麦B. 中国C. 埃及D. 印度

【答案】

1B

2A

【解析】

1根据图示纵坐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从①-②阶段,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反映人口加快增长;②--④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为正数,故判断人口增长放缓,但总人口仍不断增长,④点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则反映人口数量开始下降,故④时为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时期。故答案选B项。

2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目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已出现负增长,为发达国家。丹麦属于发达国家,A正确。中国、埃及、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比较快,BCD 错误。故答案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下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废弃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矿产开采效率 B.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 恢复地表生态环境 D. 促进矿产开发利用

2我国西北矿区如果借鉴该模式,则需要调整的是

A. 降低发电功率 B. 封闭露天水库

C. 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D. 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湖南某中学10月23日某时刻教室一隅的照片(该教室窗户朝南)。图乙为24节气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照片的拍摄时间是

A. 18:00 B. 14:00 C. 10:00 D. 6:00

2下列时段中,每天同一时刻黒板上的受光面积逐渐增大的是

A. 惊蛰到立夏 B. 小寒到大寒 C. 小雪到大雪 D. 立冬到小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塔霍河调水工程”是西班牙将塔霍河的水调往塞古拉河流域的一项调水工程。塔霍河流经西班牙腹地,经葡萄牙注入大西洋,全长约1 000千米,水量丰沛,源头约70%的水量都被调往塞古拉河流域。塞古拉河是西班牙东南部注入地中海的一条河流,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图24是“塔霍河调水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程难度小,穿过一座分水岭和一些河谷

B.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塞古拉河流域的灌溉用水

C. 改善了塞古拉河流域的水热组合状况

D. 河水输入塞纳霍水库后,还要逐级提水

2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

A. 塞古拉河流域的城市地面下沉程度减轻

B. 加剧了塔霍河流域的大气污染程度

C. 塞古拉河流域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D. 塔霍河源头生态状况良好,不会影响塔霍河沿岸的植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

A. 甲和乙B. 乙和丁C. 丙和乙D. 乙和丙

2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 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解决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欧国家芬兰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变化情况,堪称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18世纪中期即前工业化时期,芬兰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农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那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工业化开始后, 尤其是1825-1830年期间,虽然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很高。二战以后,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工人人数增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芬兰许多居民点扩大,导致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开始进入现代型。

材料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三项指标共同构成。芬兰在前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表现为_____

(2)在图中将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时间段为____

(3)根据图示分析,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____

(4)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___ _阶段。我国由于大力开展____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___ _的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①是“某区域平面图”,②和③是“该区域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上图示区域的地形是

A. 山谷 B. 山脊 C. 鞍部 D. 陡崖

2】【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原理推测图中四条小路,坡度较小的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3】【3图示区域内唯一的河流流速变化特点表现为

A. 慢→快 B. 快→慢 C. 慢→快→慢 D. 快→慢→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海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如图)。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1920年11月7日,苏俄红军步兵突破了被防守克里米亚半岛的白军自恃为“天险”的锡瓦什湾,打响了解放克里米亚半岛的战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哪个季节“沙嘴”面积增加得最快(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

A. 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 B. 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

C. 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D. 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

3推测当时白军自恃锡瓦什湾为“天险”的原因错误的是( )

A. 湾面宽阔,涉水强渡难度大 B. 湾内淤泥深厚,不利于行进

C. 冬季风强劲且寒冷,水温低 D. 湾内地形起伏大,地势险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享有国家财政补贴的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全国奶牛存栏量1990年为268万头,到2006年已达到1 401.6万头,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并且基本面向国内市场。下表为我国奶牛养殖区域牛奶产量及其所占比例统计表(2007年),下图示意我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的变化。

(1)从改革开放到2006年,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和欧洲乳畜带发展区位的不同点。

(3)根据我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变化图,说明我国乳畜业发展所具有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