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图14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材料二:吉首市为湘西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中心,具有肩挑南北、承接东西的区位优势。枝柳铁路纵贯南北,209、319国道相互交汇。年降水量1,440.5毫米,日照1,382.5小时,无霜期285.8天。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吉首山川绮丽,风情独特。南联凤凰城,北接张家界,为湖南西部旅游黄金线的中心,已成为西南地区新兴的旅游热点。 已探明有很高开发价值的磷、石灰石等矿藏50余种。
(1)描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0分)
(2)根据图和材料一,分析图示区域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4分)
(3)根据图和材料二,分析吉首市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12分)

(1)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2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候温和,降水丰富)(2分);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覆盖率高)(2分);土壤主要是红壤,有机质含量少(较贫瘠)(2分);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含沙量小、无结冰期)(2分)。
(2)图示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候湿热(2分);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于散热(可减轻酷暑高温带来的不适)(1分);打 “绑腿”可减轻雨水打湿裤腿等(1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3)吉首是所在地区的政治中心,具有政策上的优势(2分);地理位置
优越,便于与外省市的经济交流(2分);处于铁路、公路交通的重要位置,
交通便利(2分);降水丰富,光热条件好,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4分);
旅游资源丰富(1分);矿产资源丰富(1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各题。

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图示区域的综合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水稻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甜菜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该区域所属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10~12题。

10.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11.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联结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好

12.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

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  )

A.从西南流向东北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小题2】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①线和②线两个方案,②线方案与①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地区对农业生产危害最严重的气象灾害类型。(2分)

 

 

 

(2)分析该区域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