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俄罗斯鲟属于江海洄游性鱼类,主要栖息地为亚速海—黑海和里海水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适应性很强,在淡水和半咸水中都可生长,尤其适宜在半咸水中生长。在亚速海生长快,在里海和黑海生长较慢。在里海,俄罗斯鲟每年两次洄游到伏尔加河淡水区产卵,春季洄游距离通常离河口仅100~300公里,而秋季洄游距离河口则达数千公里。近年来,由于伏尔加河流域开发,里海的俄罗斯鲟鱼数量急剧减少。亚速海水温夏季20-30℃,冬季低于零度,可通航。下图为亚速海—黑海和里海水系示意图。

(1)分析俄罗斯鲟在亚速海生长快的原因。
(2)从水温的角度分析俄罗斯鲟鱼春季洄游距离较秋季短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里海中俄罗斯鲟鱼数量急剧减少的具体原因。
(4)简述伏尔加河上水库的修建对流域内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
(1)

亚速海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水温适宜;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因而海洋生物丰富,饵料丰富;水浅,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由于大量河水汇入,海水处于半咸状态,特别适合俄罗斯鲟生长。


(2)

俄罗斯鲟的产卵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春季大量积雪融水入河,河水的温度比秋季低,伏尔加河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越往上游水温越低,所以春季洄游距离通常离河口较近,仅100~300公里;秋季河流水温较高,洄游距离河口达数千公里,可以到达较高纬度的河段。


(3)

河流上游修建水利枢纽,阻碍了鱼类洄游;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污染河流,影响了鱼类产卵;里海水位下降,盐度升高,生存环境恶化;过度捕捞破坏了鲟鱼正常繁殖。


(4)

影响鱼群洄游产卵,改变鱼群的群落构成和栖息地;造成里海水平面下降;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诱发地质灾害等。


【解析】(1)根据材料提示“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适应性很强,在淡水和半咸水中都可生长,尤其适宜在半咸水中生长。”再结合亚速海具体水温和海水咸淡情况分析。(2)根据材料中信息“在里海,俄罗斯鲟每年两次洄游到伏尔加河淡水区产卵,春季洄游距离通常离河口仅100~300公里,而秋季洄游距离河口则达数千公里。”可知春季洄游距离较秋季短,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说明春季水温偏低,伏尔加河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越往上游水温越低,所以春季洄游距离通常离河口较近,秋季河流水温较高,洄游距离河口达数千公里,可以到达较高纬度的河段。(3)材料提示,由于伏尔加河流域开发,里海的俄罗斯鲟鱼数量急剧减少,结合流域开发进行具体分析,河流上游修建水利枢纽,阻碍了鱼类洄游;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污染河流,影响了鱼类产卵;里海周边生产生活用水增多,里海水位下降,盐度升高,生存环境恶化;过度捕捞破坏了鲟鱼正常繁殖。 (4)从俄罗斯鲟的洄游路线分析,水库的修建,影响鱼群洄游产卵,改变鱼群的群落构成和栖息地;水库的修建,使流入里海的水减少,造成里海水平面下降;水库修建使周围的地下水位上升,因该地蒸发旺盛,所以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水库修建影响地质条件,诱发地质灾害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1世纪中期,我国将形成一张覆盖31个省区的天然气管道大网,95%以上的地级市均可用上天然气,能源消费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

材料三 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材料二图中A处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西气东输工程、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此处经过,其自然地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西气东输工程的中段B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结合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分析西部输出资源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4)在西气东输工程进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简要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喀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脉西南侧,湖面海拔1374米,湖口由粗细不同的冰碛石块、砂与粘土等物质堵塞水道,形成湖泊。湖泊两侧崖岩林立,森林草地交织分布。下图为喀纳斯湖区域卫星图。据此下列各题。

1喀纳斯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地壳运动与流水作用 B. 冰川作用与地壳运动

C. 冰川作用与流水作用 D. 冰川作用与风化作用

2湖泊四周的森林主要属于

A.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B. 由赤道向两级的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规律

3该地区存在森林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层深厚肥沃 B. 地形闭塞,交通不便

C. 山谷海拔低,热量充足 D. 气候较湿润,降水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是:( )

A. 0°,30°E B. 0°,60°E

C. 30°N, 30°W D. 0°,120°E

2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

A. 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B. 0°,180°

C. 0°,150°W D. 150°W ,1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巴塔哥尼亚位于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北起南纬38度,南至与南极大陆相望的合恩角。巴塔哥尼亚高原第四纪(下限年代距今258万年)冰川地貌和现代风蚀、风积地貌广布,气候凉冷、干燥,且多焚风性强风,年降水量不足300 mm。巴塔哥尼亚水文状况独特,虽然荒漠广布但内流区域狭小。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等高线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图。

(1)分析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线曲折的原因。
(2)简析图示区域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极大的原因。
(3)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内流区域狭小的原因。
(4)简述巴塔哥尼亚高原冰川地貌和风蚀、风积地貌广布的形成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左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A的名称是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2)常年影响E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该区的气候类型是

(3)甲、乙两图中表示南半球冬季的是 ,判断依据是

(4)D处气候特征是 因为影响该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5)下图中表示D地气候类型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A. 极密 B. C. 中密 D. 稀疏

2关于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矿区一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 城市地区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 黄土高原一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 东北平原西部一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 “大西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海轮从A航行到B一路顺水,所利用的盛行风为 ,所利用的洋流分别是

(2)如果此海轮从B返回A处时,仍是顺水顺风,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 ,所利用的洋流为

(3)C处附近为 渔场,是 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_,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__,这在北半球的_____(填“高”或“中”或“低”)纬度比较明显。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①→②→③→④ , B: ④→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4)福建省可能在上图的 (填代号)的自然带范围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