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 《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 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每答出一个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你的积累中选择两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

月亮。静静的夜空,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他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瀑布;扁舟;笛声;明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词语中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妒(xiàn) 恨(jí) 稽(huì) 见不鲜(shuò)

B.颦(cù) (jiù) (jiā) 为人知(xiǎn)

C.无垠(yíng) 夜(áo) 望(liào) 而至(cù)

D.桃(hāi) 谈(shē) 快(jǐn) 剪掠(y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旦暮渡易水 兵:军队

终已不 顾:回头

群臣 怪:奇怪

而匕首见 穷:穷尽

,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秦王惊,自而起 引:拉

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八创 被:表被动

A.①②③⑧ B.②④⑤⑦

C.③④⑤⑧ D.①④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用桑叶凋零时“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起兴作比,感叹自己年华逝去,容颜憔悴。

(2)《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人心相同:既然秦人爱纷奢的生活可想而知“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不可一方面极力搜刮,另一方面却“ _____________。

(3)在《陋室铭》中,刘禹锡描写了陋室的雅致环境和闲适生活,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例,证明这样的陋室一点也不简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语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秦伯说,与郑人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持千金之资币物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共其乏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时,往往仿佛是在鉴赏中国画。例如有人说,中国古诗“空灵”“轻淡”“含蓄”,在西洋诗里,最接近韦尔兰。另一人说,中国古诗简约隽永,韦尔兰的《诗法》算得中国文学里传统原则的定义。还有人说,中国古诗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不激动,不狂热,很少辞藻、形容词和比喻,歌德、海涅、哈代等的小诗偶有中国诗的风味。这些意见出于本世纪前期,然而到现在还似乎代表一般人的看法。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一方面也许证明中国诗的艺术高、活力强,它像人体有“自动免疫性”似的,也具备顽强的免译性或抗译性,经受得起好好歹歹的翻译;一方面更表示这些批评家有艺术感觉和本土文学素养。一个绘画史家也指出,歌德的《峰颠群动息》和海涅的《孤杉孑然立》两首小诗和中国画的情调融合。把中国旧诗和韦尔兰联系,最耐人寻味。韦尔兰宣称:最好是“灰暗的诗歌”,不着彩色,只分深淡。那简直就是南宗画风了:“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董其昌《画眼》)

②一句话,在那些西洋批评家眼里,词气豪放的李白、思力深刻的杜甫、言论畅快的白居易、比喻络绎的苏轼——且不提韩愈、李商隐等人——都给“神韵”淡远的王维、韦应物同化了。西方有句谚语:“黑夜里,各色的猫一般灰色。”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猫是色盲的,在白天看一切东西都是灰色。正像人黑夜里看猫,猫白天看世界,西洋批评家看五光十色的中国旧诗都成为韦尔兰所向往的“灰暗的诗歌”。这种现象并不稀罕。习惯于一种文艺传统或风气的人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作品,常常笼统概括,有如中国古代隽语所谓“用个带草(怀素)看法,一览而尽”(见董说《西游补》)。譬如在法国文评家眼里,德国文学作品都是浪漫主义的,它的“古典主义”也是浪漫的、非古典的;而在德国文评家眼里,法国文学作品都只能算古典主义的,它的“浪漫主义”至多是打了对折的浪漫。德、法比邻,又同属于西欧文化大家庭,尚且如此,中国和西洋更不用说了。

③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儿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我们以为词华够鲜艳了,看惯纷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是低言软语。同样,束缚在中国旧诗传统里的读者看来,西洋诗里空灵的终嫌着痕迹、费力气,淡远的终嫌有烟火气、荤腥味,简洁的终嫌不够惜墨如金。这仿佛国际货币有兑换率,甲国的两毛零钱折合乙国的一块大洋。西洋人评论不很中肯,那可以理解。他们不是个中人,只从外面看个大概,见林而不见树,领略大同而忽视小异。我们中国批评家不会那样,我们知道中国旧诗不单纯是“灰暗诗歌”,不能由“神韵派”来代表。但是,我们也往往不注意一个事实:神韵派在旧诗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不同于南宗在旧画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传统文评否认神韵派是标准的诗风,而传统画评承认南宗是标准的画风。在“正宗”“正统”这一点上,中国旧“诗、画”不是“一律”的。

【1】作者引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他们的看法是中国古诗“空灵”“轻淡”“含蓄”______。(用文中的词语答)概括起来,在西洋文评家看来,中国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答)

2作者从“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引出了两点看法。这两点看法分别是什么?

3文中作者就西洋评论家对中国诗的评论,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可用文中的话明确表示,这话是哪一句?据作者分析,西洋文评家把中国旧诗都看成“灰暗的诗歌”,其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夫以秦王之威, ,辱其群臣。 ,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苏轼《赤壁赋》)

4 ,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昨夜雨疏风急骤, ,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