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欧洲西部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欧洲河流的特点与形成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河网较密,是因为陆地面积小 B. 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

C. 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脉的限制 D. 航运便利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间多运河

2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A. 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 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 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答案】

1A

2D

【解析】

试题

1】欧洲陆地面积适中,并不小,且河网较密与陆地面积大小并无直接因果关系。终年受西风影响,欧洲降水丰沛,季节分布均匀。欧洲以平原、山地为主,由于受山岭阻挡,无长河。但是由于平原广布,并且多运河贯通,水运十分便利。

2】山脉顶峰积雪是因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而形成的,与冰川无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图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B. ⑥山脉东侧的降水多于西侧

C. 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D. ⑧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显示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根据图示回答下题。

由图中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看,发展中国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工业

D.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1992年~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A. 非洲东部 B. 非洲中部

C. 非洲西部 D. 非洲北部

2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A. 交通更加便捷 B. 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 中国需求扩大 D. 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材料一:下表为2016年成渝城市群和上海的相关数据比较表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现阶段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优劣条件。

(2)结合材料判断上海城市化水平的程度,并分析产业结构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商业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2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A. 市中心 B. 街道两侧 C. 主干道交会处 D. 城市绿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 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 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 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D. 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

A. 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 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 提高了生产效率 D. 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工降水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增大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2019年2月13日至14日,一股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地区,多地气象部门抓住时机,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进行了多轮次增雪作业,缓解冬季少雪干燥的状况。

材料二雪花形态多样,其形成与气温、相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汽量与相同情况下饱和水汽量的百分比)和风速密切相关,“最美雪花”多形成在零下14℃到零下18℃之间,复杂精致、大而饱满。下面左图为雪花形态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图,下右图为中国最美雪花地区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阐述此次人工增雪的形成过程。

(2)简述此次人工增雪对当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判断相对湿度随温度降低的变化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天山西麓雪花发育大但残缺,不够精致美观;吉林南部地区雪花多复杂精致、发育大而饱满、形态完整,有最美雪花之称。

(4)试分析天山西麓与吉林南部两地雪花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