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肖培根院士:根植华夏绿药觅踪

汤国星

肖培根院士是追寻绿药不老的传奇。

1958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卫生部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的任务下达给了年仅26岁的肖培根。那时候,可以用四个字来讲,一无所有。图书馆的文献,就连哪些是常用的中药,这类资料都没有,那个时候都是零。

但是肖培根颇有大将风度,胸有成竹、指挥若定:首先聘请楼之岑、诚静容等专家做普查工作的兼职指导老师;第二,确定以中药材的常用度为普查的主要范围,指明任务方向。所谓常用度,就是重点抓500~600种常用中药,抓住了这个大头,就等于抓住了全国70%~80%的中药资源;第三,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上实践大学。此番韬略,即使今天依然可圈可点。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把植物室的其他年轻人派到全国各地中药常用度高的产区,自己则带头选择了工作量大的东北地区。野外调查异常艰苦,他常常是雇一辆马车拉着铺盖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肖培根从来都是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一个来自中央单位、肩负国家任务的干部,他的虚心与诚意,着实打动了每一位药农、每一位中药师傅的心,他们纷纷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倾囊相授,这让肖培根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绝活

1959年,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圆满结束,肖培根向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是中国近代中药资源最具权威价值的普查报告。利用中药普查的成果资料,他又编写出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

1963年3月,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代表团除了在西非考察当地的植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以外,还为我国南方的植物园采集了大约200多种重要的药用和经济植物种子。期间,肖培根还专门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长邀请去抢救他们国家草药的传统文化。之后,肖培根又奉派到坦桑尼亚帮助整理该国的草药,那里温度高得鸡蛋放在外面,很快就能晒熟。在这样的环境下,考察团详查每种草药的功效,还访问了许多草医,资料汇总起来后,收获颇丰。考察团提交的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分发到各成员国,说中国帮助这些落后国家整理出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肖培根是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

新中国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物资禁运,凡是包含进口药代用品的一概不准向中国出口。那时肖培根刚刚大学毕业,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随后阿拉伯胶、安息香、胡黄连等等也找到了代用品。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第一次疾病防治大会上,发出了让高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的豪迈誓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正是利用萝芙木,冲破国外的封锁,研发出物美价廉、令几代国人难忘的降压灵。短短数年,这批可爱可敬的青年才俊们,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寻觅到了取之不尽的替代植物,解决了全国人民的需求。他们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这项任务给了我们一个实际的体会:在药用植物界,相似的药材有相似的成分、相似的活性,从这里找到了最初的灵感。

在长期的药用植物研究中,我发现在某一个植物类群中,它们的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和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如果再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式加以整理发掘,就能够寻找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来。肖培根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路,使他成为最早将计算机引入中草药研究的药用植物专家,并且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1978年《药学通报》终于复刊了,在第1期第1至第5页上,发表了肖培根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能够在复刊的首期首页上发表论文,只因四个字:分量质量。当然,它标志着孕育二十几年的新学科诞生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自1963年以来,肖培根应邀访问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扩大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并撰写英文专著对中医药进行系统论述和介绍。

(张东风《肖培根院士的绿药情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撷取了肖培根人生的若干传奇经历,描写他勇挑重担、锐意进取、钟情绿药的相关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药用植物学家的伟大人格。

B.在中药资料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年仅26岁的肖培根却胸有成竹的承担起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完成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

C.肖培根安排工作时重点突出、任务明确,他强调进行中药普查时要以500~600种常用中药为侧重点,因为这些常用中药占据了中药资源的大头。

D.《药学通报》复刊后,第一期的首页就刊登了肖培根的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只因这篇文章分量重、质量高。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肖培根很有大将风范,他勇挑重担主动选择了任务量大的东北地区。在实际调研中,他始终是以学生的姿态为人处世,得到了药农和中药师傅们的高度认可。

B.肖培根帮助落后国家整理出当地的草药资源,这种援助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奉派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

C.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物资禁运,促使我国研究人员必须寻找到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经过肖培根自己昼夜不息的努力,他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

D.肖培根认为通过计算机可以整理出植物类群中规律性的东西,他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这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已经诞生。

E.自1963年以来,肖培根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可见他在积极推动中药走向世界,他为中药的国际化影响做了很大贡献。

【3】肖培根能够创立崭新的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答:

【答案】

【1】B

【2】AE

【3】自力更生,不负使命。西方对我国实行进口药的封锁,肖培根不辞艰辛,完成寻找替代进口药国产资源的使命,找到了创建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灵感。善于运筹,潜心研究。肖培根接受中药普查的重任,确定普查范围和方向,虚心请教,边干边学,编写出第一部《中药志》,奠定扎实的学术根基。交流融合,见广识多。肖培根赴西非考察,采集整理药用植物种子;入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编制世界药用植物名录,极大地增长了见识,学术底蕴更加厚重。视野开阔,思路开放。肖培根能触类旁通,发现植物形态、成分、疗效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计算机和数学模式加以整理从而找到规律,从而催生“药用植物亲缘学”。

【解析】

【1】国家交给肖培根的第一个任务是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

【2】B因果不当C肖培根自己很快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错,原文是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很快找到萝芙木D新的学科已经诞生的标识是肖培根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系性》的发表

【3】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成就的取得,有方方面面的因素,解答本题,我们可以参照肖培根的人生经历:新中国成立时,肖培根接受了第一个任务:寻找能够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为了完成任务,他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这项任务给了……最初的灵感;1958年肖培根接受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任务,他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边干边学……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让肖培根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绝活……利用中药普查的成果资料,他又编写出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奠定扎实的学术根基;1963年,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考察当地的植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以外……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在长期的药用植物研究中,……肖培根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此天子气也 B.毋从俱死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袅(niǎo jué bāo 颂(

B.翩(piān 司空(s lún (mn)

C.萧(xo) 期(qn) 信( (zn)

D.皎(jiāo) 灼(zhuó gāo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钱穆评传

郭齐勇 汪国群

1930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1930年至1949年期间,是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來,建立自己史学思想体系的时期。

1931年夏天,钱穆应聘执教北京大学。他讲课史料充分,并能彼此相关,上下相顾,遵从客观,不发空论。对制度经济、文治武功等,选择历代的精华,阐述其发展流变与相承,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历代人的有关意见,来陈述有关的各项得失。

在北大期间,钱穆不仅教学,还从事学术研究,把教学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他先后出版了两部重要的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对诸子学的研究大有贡献。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而 《史记》也有不少错误,并非绝对可靠。《竹书纪年》可以补此缺陷,但此书出而复佚。今传世本错误百出,如不加整理很难作为考辨的依据。加上一般人都信史籍而不信诸子之书,以致诸子年次难以成其条贯。如上所述,钱穆研究《竹书纪年》厘订今传世本的错误,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注释的牴牾。同时又考诸子群书,参证诸子的行事,政治上的事故,六国的年代顺序,与山川地理参伍以求,错综以验,辨伪订伪,定世排年,立一说必推之子书、史书而皆须准确无误,证一伪必考其时间、地点而确皆无误,真是丝丝入扣。至于其辨析之精,引证之博、则是世所罕见的。然而,钱穆初衷不想单纯为考据而考据,而是想使研究战国史的人对这一段纷乱的史事有比较清晰明朗的年代顺序为信据。

钱先生《先秦诸子系年》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据杨树达日记,陈寅恪先生对钱著评价很高。杨先生在日记中写道:1934年5月16日,出席清华历史系研究生姚薇元口试会。散后,偕陈寅恪至其家。寅恪言钱宾四(穆)《诸子系年》极精湛。时代全据《纪年》订《史记》之误,心得极多,至可佩服。此书实为清代考证诸子之学的总结。

1937年5月,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实用类文本阅读1930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实用类文本阅读1930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这是他在北大上课的讲义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钱穆不同意近代学者那种把汉学和宋学截然对立的观点,认为不了解宋学,也就不可能知道汉学,更无法评论汉学宋学之是非。钱穆在此独出心裁地将清代学术的渊源归结为晚明遗老,乃至宋学。这种卓然不群的见解,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因为近代学者言清代学术诸书,如章炳麟、梁启超等的著作,均未尝提及清代学术与宋学的联系,遂使人迷失其渊源。如今钱穆特为指出,才真正显露出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钱穆写成《国史大纲》。钱穆在书中指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任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其基本精神表现在学术思想文化演进上是和平与大同,协调与融化,与其他民族是不同的。轻言改革,则自食其恶果。他反复强调中西文化演进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历史来套用中国历史,肯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

再看钱穆书中的取材布局、用词造句皆耗费了不少心血。有些读史的人,不明白这部史书的布局,何以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国而略于外族?在取材上,何以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何以不用太平天国而用洪杨之乱?因为辽、金、元、清是异族统治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乱世,汉唐是华夏民族治理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治世。如果治乱不分,内外不辨,日本侵略中国岂不是可以根据辽、金、元、清的故事,名正言顺地拥有与统治我广土众民吗?《国史大纲》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选自郭齐勇、汪国群《钱穆评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数十年孤陋穷饿,于古今学术略有所窥。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榘镬(jǔyuē)(规矩法度),时切其响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钱穆《宋明理学概述》自序)

钱先生主张学习西学,但是吸纳和消融西学,必须应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必须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上海大学陈勇《固守传统与融会中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穆先生在国学上获得了成就斐然,他研究诸子学,辨伪订伪,定世排年,使《先秦诸子系年》成为清代考证诸子之学的总结。

B.他将清代学术的渊源归结为晚明遗老乃至宋学,真正显露出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体现了钱穆先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和严谨务实学术态度。

C.钱穆先生编写了许多学术著作,建立了自己的史学思想体系,《国史大纲》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对推动学生积极抗战和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D.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钱穆先生用了毕生的精力学习和研究西学,吸纳西学,积极倡导西学消融本民族的文化。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先秦诸子系年》辨析之精,引证之博,世所罕见,陈寅恪对钱著评价很高,认为此书实为清代考证诸子之学的总结。

B.前人考证诸子年世,是根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而《史记》也有不少错误,于是钱穆就以今传世本《竹书纪年》为据来考证诸子年世。

C.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是他在北大上课用的讲义,该书是在近代学者研究汉学与宋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崭新观点。

D.本文引用杨树达的日记,既内容丰富真实,又体现了钱穆《诸子年系》的学术成就和学术价值,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

E.为弘扬传统文化,钱穆笔耕不辍,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与温情,不为名利动心,不因毁誉气馁,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堪称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3】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其民族忧患意识何以见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多年以来,法国人以他们收藏着中国圆明园掠夺的文物为荣,但不久前的法国馆藏中国文物被盗事件,却使法国公众开始反思这段历史。

B.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因为改革顺应的是民意;我们就是要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C.在网络信息面前,有识之士保持了一种锐气,并用理性冷静的态度回答了这样的问题:在汹汹的网络舆论面前,应采取什么样的处世原则最适宜。

D.不久前发射成功的天宮二号,其系统设计是模块化的,也就是说它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更换和在轨维修,此项技术在国内空间领域尚属首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下列一组句子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1)林庚成了北大名师。

(2)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令人耳目一新。

(3)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使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

(4)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学子们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高考重庆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年冬天,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华北、华东和华中大部分地区已达严重污染程度,各地纷纷制定了应对措施。

B.在第六届杭州国际毅行大会上,数万人走过美丽的杭州城,没有留下一片垃圾,我们不仅收获了一座城市的人文风采,更收获了民众的参与热情。

C.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损害了我们的切身利益,威胁着我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

D.在中国,无论是北方的饺子还是南方的汤团,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承载着对温馨过往的回忆,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不以为然,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甚至放纵自我。

近年来,民间收藏十分火热,但乱象随之丛生: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现象不胜枚举。

莫言讲起他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娓娓而谈,使很多文学青年也非常向往。

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深谋远虑,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北京兵不厌诈,在南海再造两岛。根据既定作业计划,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的建设将于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

93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将是一场盛典,而不是一出远交近攻剧。中国崛起以及与之相关的现阶段外交形势是既定的,中国人的注意力不会纠结在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上。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