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目前,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最多的两个省是(    )

A.江苏、山东       B.四川、辽宁        C.山东、四川        D.辽宁、江苏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目:江苏5个、山东3个、四川1个、辽宁4个。故选D。

考点:特大城市

点评:本题考查省级行政区中特大城市的个数,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题中四个省区的特大城市的个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活题巧解巧练·高考地理 题型:022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50年前的“北大荒”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原。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人的吃饭问题,政府先后从全国各地动员十几万部队转业官兵和数十万城市青年,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垦耕地2000万公顷,建起中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商品粮基地。这里每年运出的粮食达65亿公斤,可供香港和澳门总人口吃4年多,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北大仓”。但是,连年的垦荒也使这里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多种濒危水禽和候鸟被迫迁徙他乡。

  目前,我国政府已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以保护好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并计划在3年内对18万公顷不宜耕种的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牧,还将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造林等措施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

(1)材料中的“北大荒”是指________平原,这里的土壤为肥沃的________。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

(2)这里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理由是

[  ]

A.地广人稀
B.平原地形
C.科学技术水平高
D.投入资金多

(3)在这里建立的湿地保护区主要保护的濒危禽类是________。

(4)为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政府决定停止垦荒,这标志着

[  ]

A.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已完全解决

B.保护生态环境比增长粮食更重要

C.这里将再不是粮食生产基地了

D.靠开荒增加粮食产量的历史已经结束

(5)你认为,这里的粮食生产将来应转向什么方向?转向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最新高考3+X必备用书高考倒计时地理 题型:069

  材料一:以199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人民日报》1990年4月3日报道:过去,咸海渔产丰富,沿海数百万居民受益。而今,它的水面缩小了40%,周边寸草不生,成了盐碱化严重的不毛之地。……

  咸海蒙受灾害的根源在哪里?几千年来,是阿姆河和锡尔河给了它生命。后来,两河沿岸为了发展棉生产,挖水渠、修堤坝,不断扩大灌溉面积,结果棉花产量翻了一番,咸海的生态平衡却被打破。两河流入咸海的水量大大减少,补偿不了自然蒸发的湖水,水面逐年下降,干涸面积日益扩大。

  据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今后人均占有粮食在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2)从模型曲线上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目前应当________。

(3)材料反映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4)以此为借鉴,为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突破重点线  地理 题型:022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50年前的“北大荒”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4亿人的吃饭问题,政府先后从全国各地动员十几万部队转业官兵和数十万城市青年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垦耕地2000万公顷,建起中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商品粮基地。这里每年运出的粮食达65亿公斤,可供香港和澳门总人口吃4年多,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北大仓”。但是,连年的垦荒地也使这里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多种濒危水禽和侯鸟被迫迁徙他乡。

  目前我国政府已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以保护好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并计划在3年内对18万公顷不宜耕种的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牧,还将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造林等措施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

(1)材料中的“北大荒”是指________平原,这里的土壤为肥沃的________。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

(2)这里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理由是

[  ]

A.地广人稀
B.平原地形
C.科技水平高
D.投入资金多

(3)在这里建立的湿地保护区主要保护的濒危水禽是________。

(4)目前政府决定停止垦荒,这标志着

[  ]

A.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已完全解决

B.保护生态环境比增长粮食更重要

C.这里将不再是粮食生产基地了

D.靠开垦增加粮食产量的历史已经结束

(5)你认为提高这里的粮食产量的根本措施是什么?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43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1990以来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人民日报》1990年4月3日报道:过去,咸海鱼类丰富,沿湖数百万居民受益。而如今,它的水面缩小了40%,周边寸草不生,成了盐碱化严重的不毛之地……

  咸海蒙受灾害的根源在哪里?几千年来,是阿姆河和锡尔河给了它生命,后来,两河沿岸为了发展棉花生产,挖水渠,修堤坝,不断扩大灌溉面积,结果棉花产量翻了一番,咸海的生态平衡却被打破。两河流入咸海的水量大大减少,补偿不了自然蒸发的湖水,水面逐年下降,干涸面积日益扩大。

(1)据图分析,今后人均占有粮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模型曲线上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目前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以此为借鉴,为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199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了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人民日报》1990年4月3日报道:过去,咸海鱼类丰富,沿湖数百万居民受益。而如今,它的水面缩小了40%,周边寸草不生,成了盐碱化严重的不毛之地……?

咸海蒙受灾害的根源在哪里?几千年来,是阿姆河和锡尔河给了它生命。后来,两河沿岸为了发展棉花生产,挖水渠,修堤坝,不断扩大灌溉面积,结果棉花产量翻了一番,咸海的生态平衡却被打破。两河流入咸海的水量大大减少,补偿不了自然蒸发的湖水,水面逐年下降,干涸面积日益扩大。?

(1)据图分析,今后人均占有粮食在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模型曲线上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目前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

(4)以此为借鉴,为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