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矿产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铁矿石

锰矿石

铬矿

铜矿

锌矿

铝土矿

钨矿

稀土矿

钾盐矿

静态保障年限

储产比

世界

43

228

64

141

100

257

27

24

189

87

1 012

327

中国

15.3

113

44.2

48.3

23.3

18

32.1

14.3

32.1

31.9

324

242

储消比

中国

11.6

113

44.2

39.2

21.6

4.1

12.5

19.1

30.5

62.2

1 135

14.5

注: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材料二:下图为工业化过程中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模式图。

材料三:下图为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

(1)材料一反映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是            ,保障程度较高的是     。 

(2)据材料二可知,进入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呈            的特点;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资源消费量的特点是                    。 

(3)典型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人均能耗却保持了平稳增长,你认为这些国家在降低人均能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答案:(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稀土矿

(2)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上升 保持在一定水平,最后呈下降趋势

(3)调整经济结构,采取节能措施,发展新技术等。

(4)加大能源勘探力度,建立能源战略储备,提高综合利用效率,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实行循环经济等。

解析:第(1)题,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认真分析工业化过程中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S”型模式,抓住不同发展阶段曲线变化的特征,分阶段进行描述。第(3)题,人均能耗平稳增长应得益于降低能耗措施的实施。第(4)题,从解决能源短缺的措施方面考虑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进入2010年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

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一场里氏8.8级强震撼动了智利中南部以及若干周边国家,震源深度33千米。地震在智利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800人。

材料二:世界地震带分布图。

(1)分析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的共同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地地震比智利地震震级小,但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大很多,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开发上图乙区域北部河流流域,所在国家政府历时20多年修建了全长达5 500千米的横贯公路干线,并延伸出近20 000千米的公路支线,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由迁移农业(焚林开垦)向大规模商品性农牧业、商业转化、刺激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国际社会许多专家对此持指责观点,并预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产生世界性环境、生态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的地质原因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原因是                。 

(2)乙图中大河的流量非常大,其成因是                                。 

(3)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是    。甲区域和乙区域(北部)人口密度很低的自然原因分别是                                   。 

(4)甲区域的铁路叫    铁路;该区域东南部的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原因是           。 

(5)材料二所述乙区域北部河流流域开发可能会产生哪些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1 615万,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死亡率为0.708%;自然增长率为0.505%。

材料二: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何种人口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    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 。 

(3)下面漫画反映了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高三1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进入2010年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一场里氏8.8级强震撼动了智利中南部以及若干周边国家,震源深度33千米。地震在智利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800人。

(1)分析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的共同成因。(4分)

(2)海地地震比智利地震震级小,但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大很多,试分析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