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陡崖顶部与湖泊水面的最大高差约是

A.149  B. 151 ? C.249  D.251 

2.对图示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较大,汛期多在夏秋季节 B.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 D.河流入海口附近冲积扇较发育

 

【答案】

1.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海岸线海拔为0米,图中等高距为50米,湖面的海拔在50-100米之间。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算出,陡崖顶部海拔高度在250-300之间。所以最大高差约应是小于250米,C对。ABD错。

2.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流量较大,汛期多在夏秋季节A对。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该地是季风气候,B错。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气温年较差大,C错。河流入海口是沿海平原地区,形成三角洲地貌,冲积扇较发育地区是河流出山口,D错。

考点:等高线图判读,高差计算,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山峰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2.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乙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B.地势由北南东三面向西部倾斜

C.B地夏季降水量大于C地          D.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7分)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3分)
(2)判断甲、丙两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说明其变化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4分)
(3)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 ”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 ”。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5分)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7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4分)
(2)判断甲、丙两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2分)。乙地发展农业
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2分)
(3)A、B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__           _____(1分)。B比A城市规模大,原因是什么(2分)?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会对B城附近的水文特征产生什么影响(1分)?
原因:
影响: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总结出以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甲)”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乙)”
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___(1分),并阐述理由(2分)。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区荒漠化的演变过程(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南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峰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2.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B.地势由北南东三面向西部倾斜

C.B地夏季降水量大于C地       D.乙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名称:(3分) 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河流AD段的流向为__________。(2分)

(3)B处最高海拔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2分)。

A.150≤H≤200  B.250≤H<300 C.200≤H≤250  D.250≤H≤300

(4)若G、H两地图上距离为3.6 cm,则两地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_km(2分)。

(5)若在图示地区拟建一水坝,应选择在___________(1分)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