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主要耕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A、B所表示的耕地类型分别是____和____,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和____。(4分)

(2) A、B区域之间的界线大致是____,这条分界线与我国____℃等温线及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4分)

 

【答案】

 

(1)旱地、水田;小麦、水稻(4分)

(2)秦岭---淮河、1月平均气温0℃(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中国耕地类型图为背景,考查耕地类型的分布、粮食作物、秦岭---淮河分界线及意义。

(1)中国北方耕地类型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南方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2) 秦岭---淮河既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也决定了农业耕地类型的差异。

考点:

1、中国南北方耕地类型。2秦岭---淮河分界线的意义。

点评:

基础题,其可取之处是将农业与自然地理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部分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读图,完成(9分)

(1) 图中所示季节应为          。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2分)
(2) 图中F、H两地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气温                 ,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 太原所在省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试分析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4)从丹江口水库沿调水线路到石家庄,耕地类型有何变化?(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完成(12分)

(1) 图中所示季节应为          。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2分)
(2) 图中F、H两地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气温           ,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 太原所在省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试分析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4)从丹江口水库沿调水线路到石家庄,耕地类型有何变化?(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河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完成(9分)

(1) 图中所示季节应为           。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2分)

(2) 图中F、H两地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气温                  ,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 太原所在省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试分析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4)从丹江口水库沿调水线路到石家庄,耕地类型有何变化?(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四川省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完成(12分)

 

 

(1) 图中所示季节应为           。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2分)

(2) 图中F、H两地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气温            ,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 太原所在省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试分析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4)从丹江口水库沿调水线路到石家庄,耕地类型有何变化?(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左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右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及冬半年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说明左图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

(2)分析右图中B所示地形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3)冬半年,右图中A城市常为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的天气,而B城市则常常是低温阴雨天气。简析这种现象的原因。

(4)分析右图中B所示地区的耕地分布特点和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