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每年阳春三月,枝江市安福寺镇万亩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蔚为壮观。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了十五届枝江桃花艺术节,已发展成为融谈话赏景、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商贸洽谈和旅游产品体验等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成为湖北省内春季旅游知名品牌之一。

分析参加桃花艺术节的游客中很少乘坐飞机的原因,并指出该旅游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面表中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小题。

四地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我国甘肃、新疆及中亚通往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材料三:塔什库尔干县城位于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河宽谷(也称塔合曼盆地)中,海拔3050~3100米。县境高山峻峙,东南边界上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世界第2高峰;北侧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称为冰山之父。县城年均温1.6℃,冬季漫长,无夏季;谷地位于雨影区,年降水量仅70毫米:距县城附近有一片沼泽,眼前是著名的石头城及远处的慕士塔格冰山。

(1)描述图示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河流总体特征。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3)据材料三,简析塔什库尔千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性别比例 B. 医疗水平 C. 教育程度 D. 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 人口迁移加剧 B. 劳动力渐不足 C. 人口分布不均 D. 社会负担减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完成下面小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化水平 B. 生活水平 C. 科技水平 D. 资源

2.下图为“木桶效应”图,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的资源种类,则木桶的“短板”决定:

A.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B. 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C. 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大小 D. 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各类型城市居民直接能耗人均CO2排放量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 )

A. Ⅰ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

B. Ⅱ型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

C. 天然气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主要能源

D. Ⅰ型城市居民直接碳排放量要高于Ⅱ型城市

2.在践行绿色生活中,Ⅰ型城市减排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减缓家用电器更新换代速度

B. 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 改集中供暖为独立供暖

D. 生活用能全面使用天然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 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 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 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2.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 河流水 B. 冰雪融水 C. 地下水 D. 湖泊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2.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 工业过度发展,环境污染加剧 C. 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 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某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密度、气温和地租水平的变化,纵坐标的箭头方向,表示数值越来越大,其中,③曲线表示人口密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曲线表示 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2)图中②曲线表示 的变化,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为住宅区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最可能为工业区的是 ,布局在此处的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