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8484  28492  28498  28502  28508  28510  28514  28520  28522  28528  28534  28538  28540  28544  28550  28552  28558  28562  28564  28568  28570  28574  28576  28578  28579  28580  28582  28583  28584  28586  28588  28592  28594  28598  28600  28604  28610  28612  28618  28622  28624  28628  28634  28640  28642  28648  28652  28654  28660  28664  28670  28678  109140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虚线大圆为晨昏线,P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且位于陆地上,A点两侧日期不同,B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读图回答下题。

1.图示时刻,B点的坐标是

A.75°N、160°E    B.15°N、20°W    C.75°S、160°E     D.15°S、20°W

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地球总面积的

A.1/4          B.1/2        C.大于1/2       D.小于1/2

3.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B.南京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C.由波斯湾驶出的油轮顺流而下直奔马六甲海峡

D.好望角炎热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1.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2.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题。

1.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太阳外部结构”图,完成下题

1.太阳外部结构的三个层次从里到外依次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日冕、色球、光球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光球、色球

2.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用煤、石油发电;

③用潮汐能发电;④建设核电站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3日12时,一架飞机从某机场(东经120度,北纬30度)起飞,以每小时15°的角速度沿纬线圈向东作环球航行,并返回原地。据此回答下题。

1.该飞机上的昼夜交替时间为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2.飞机从起飞到回到原地,共飞行了多少小时       

A.12小时            B.18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3.飞行过程中飞行员能观察到的日出日落次数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C.一次日出两次日落             D.两次日出两次日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题

1.有关①~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          B.②③属于内部圈层

C.②圈层密度最大           D.①圈层由岩石构成

2.②圈层的主体是

A.生物     B.各种岩石      C.海洋      D.冰川

3.科学家预测,2012年太阳可能打一个前所未有大的“喷嚏”,这个“喷嚏”可能影响地面无线电通信,原因是(   )

A.图中①层岩浆喷发强烈     B.图中③层受到太阳带电离子影响

C.图中②因气候异常而异常   D.图中①圈层地震异常强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准仪测量法是高程测量最精确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进行测量的方法,如图甲所示进行测量。据图回答下题。

1.已测得A点的海拔为53.195米,通过水准仪A标尺的读数为1.386米,B标尺的读数为0.824米,判断B点的海拔高度及与A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

A.54.581米、1.386米             B.55.405米、2.210米

C.53.757米、0.824米             D.53.757米、0.562米

2.图乙所示为一中学地理活动小组用简易方法测得的某地高程情况,如果该地降水丰富,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较大的溪沟可能有                           (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原则。图a是某段长城的景观照片,图b是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1.图b中四条虚线最可能有古长城经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对长城进行考察,利用GPS信号接收机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测定古长城的地理位置           B.测量古长城的海拔高度

C.确定考察队员的行进方向  D.获取古长城毁坏情况的图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问题:(10分)

(1)图中地震波E是       F是       

(2)图中分界面A是       B是      

(3)图中圈层C是      D是     H是    

(4)简述E波在地下2900千米的地方突然消失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             。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                     

(2)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

A.100m≤H<300m           B.100m≤H<200m

C.200m≤H<300m            D.100m<H≤300m

(3)若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       山顶。

(4)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       支流。

(5)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   ,原因是                     

(6)该区域的最高点海拔约在               米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