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9698  29706  29712  29716  29722  29724  29728  29734  29736  29742  29748  29752  29754  29758  29764  29766  29772  29776  29778  29782  29784  29788  29790  29792  29793  29794  29796  29797  29798  29800  29802  29806  29808  29812  29814  29818  29824  29826  29832  29836  29838  29842  29848  29854  29856  29862  29866  29868  29874  29878  29884  29892  109140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A省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伊利集团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1)“奶牛带”上的乳品加工企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伊利在上海建加工基地,主要出于什么目的?

(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许多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C地区尤为突出。简析由当地农业生产方式造成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

(3)2010年11月27日19时12分,国家实施“西电东送”重点项目之一的——“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向山东省正式送电。简要分析变“输煤”为“输电”,对山东省的能源开发利用有何益处?

(4)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山区部分群众整体移民搬迁到北部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地区,这种移民方式被称为“吊庄移民”,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简要分析“吊庄移民”对移出区的有利之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据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含风蚀),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7.1%。水土流失不但加剧了我国人地矛盾,加剧洪涝灾害,而且还成为我国最大的环境公害之一。

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指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的特征,并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2)简要分析水土流失导致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三次阶段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回答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图中虚线代表河流的支流,其中有一条画错了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m,H处为400m

C.该地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D.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2.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h,则h为(   )

A.199<h<200        B.289<h<290        C.299<h<300        D.300<h<3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三次阶段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为30°S附近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层示意图,R河流正值汛期。读图回答题。

1.此季节,该地区(  )

A.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

B.温和多雨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盛行东南风

2.关于R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岸泥沙淤积较多

B.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C.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D.河流冰期较长

3.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B.图示地貌由内力作用形成

C.①处比②处更可能找到石油              D.②处比①处建地下隧道更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三次阶段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勘探队员观察到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东岸冲刷严重;某日,国际标准时间对10:50时,该地钻孔处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读图回答题。

1.该地(   )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西半球

C.盛行风为东北风

D.一年中可能有两次太阳直射

2.有关该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四个钻孔都可能钻到地下溶洞

B.甲处河流不可能有地下水补给

C.乙处岩石可能为变质岩

D.铁矿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三次阶段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印度洋沿赤道纵剖面图”,回答题。

1.当上面右图中a处的上升流最弱时,下列叙述此季节最可能发生的是(   )

A.地中海地区盛行西南风                  B.全球昼夜等长

C.亚欧大陆将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D.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

2.关于下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区的自然带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       B.N地区处在板块消亡边界

C.J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荒漠            D.K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三次阶段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回答题.

1.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④水量1月份较大

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

B.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

D.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三次阶段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国“2002-2011年全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图”和“2002年和2011年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题。

1.2002-2011年间该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增长阶段            B.人口总数呈零增长趋势

C.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                    D.人口总数仍呈增长趋势

2.与2002年相比,2011年该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①0—14岁人口比例下降,人口数量减少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快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三次阶段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年10月31日,中科院发布《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1.3%,首次突破50%。这必将引起未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号,据此回答题。

1.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2.一位同学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合理的是(   )

A.交通拥挤----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

B.住房紧张----盖高层建筑,向市中心发展

C.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行政手段严禁重工业发展

D.城市规模无限扩大----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建设卫星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三次阶段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

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

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

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

2.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

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

C.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

D.④处适宜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