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9728  29736  29742  29746  29752  29754  29758  29764  29766  29772  29778  29782  29784  29788  29794  29796  29802  29806  29808  29812  29814  29818  29820  29822  29823  29824  29826  29827  29828  29830  29832  29836  29838  29842  29844  29848  29854  29856  29862  29866  29868  29872  29878  29884  29886  29892  29896  29898  29904  29908  29914  29922  109140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单位:℃)。有关该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气候类型在欧洲最典型

B.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可能是因为该月降水多

C.从气温变化特点来看,图示地区一定在南半球

D.6月该地区气温上午升温慢,下午降温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题。               

1.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C.下沉沉积—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2.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A.石英岩、大理岩    B.板岩、大理岩      C.板岩、片麻岩      D.石英岩、片麻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点Q位于晨昏线上,从Q点垂直上方往下看,可能看到晨昏线与经过该点纬线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候鸟是指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的鸟类。每年4~5月,大量斑尾塍鹬从澳大利亚迁徙到北冰洋沿岸的科雷马河口。下图为科学家通过卫星追踪一只标号为“H3”斑尾塍鹬的迁徙路线,读图回答题。

1.关于“H3”斑尾塍鹬的北迁,说法正确的是

A.科雷马河口为越冬地                    B.飞行约一万公里

C.沿途各地昼长夜短                      D.途经山东半岛时正值雨季

2.“H3”斑尾塍鹬没有经过的森林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图,图中R1为输水管道,R2、R3为天然河流,实线表示等高线,图中某村与甲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20米            B.16米             C.45米             D.82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要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在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材料二:下图中M为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示意图。

(1)  说出制约乙港发展的自然条件和丙港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4分)

(2)根据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4分)

(3)甲城市需布局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地中选出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济南市某校“地理社团”在2011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社团成员们发现,有许多地点经度或纬度相近,但自然现象却差异明显,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按要求补充右表中内容。(4分)

地点

现象

分析

①和②

风向不同

②风向主要成因是       

          

③和④

地方时

不同

大约差          小时。

⑤和⑥

自然带不同

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规律。

(2)社团成员们调取了①地7月10~13日气象资料统计表(见下表),请写出该时段影响①地的天气系统名称,并分析判断依据。(4分)

 日 期

要 素

7月10日

7月11日

7月12日

7月13日

天气

晴转多云

多云转中雨

暴雨转中雨

多云转晴

气温(℃)

25~34

22~29

20~23

19~27

降水量(mm)

O

15

43

O

风向、风力

西南风2级

西南转西北风3—4级

西北风3—4级

偏北风1—2级

(3)描述苏门答腊岛地形的基本特征。(2分)

(4)苏门答腊岛素有“天然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曾多次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岛之后,喀什于2010年5月成为成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喀什位于中国的西大门,是中西亚文化交融的城市、新疆最著名的古城。在2011年4月举办的喀什地区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及项目签约会中,签订36个项目。总计37.8亿元。

材料二 喀什位置图和喀什番茄收获图 

(1)喀什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番茄生产基地的自然条件是什么?(4分)

(2)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主要区位优势。(4分)   

(3)评价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对于喀什经济特区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图17)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图18),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2分)

(2)根据图18,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的共同原因。(3分)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优势有哪些?(3分)

(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读图回答题。

1.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跨越的等高线少

C.不用修大型桥梁,又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2.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较为合理的是

A.山上种茶树,山下种水稻

B.山上修梯田,种荔枝,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营造水源林,山下种小麦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