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9786  29794  29800  29804  29810  29812  29816  29822  29824  29830  29836  29840  29842  29846  29852  29854  29860  29864  29866  29870  29872  29876  29878  29880  29881  29882  29884  29885  29886  29888  29890  29894  29896  29900  29902  29906  29912  29914  29920  29924  29926  29930  29936  29942  29944  29950  29954  29956  29962  29966  29972  29980  109140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佛山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地理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09年6月17日是第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防沙治沙与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国土1/3已荒漠化,专家称主要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并强调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荒漠化防治的全局,不断优化和完善新思路,推动防沙治沙共组不断取得新进展,加快构筑我国北方生态屏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①地区沙漠的名称是          (2分)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2分)

(2)②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2分)

(3)为防治这些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我国正在这些荒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是       。(2分)

(4)简要说明荒漠化防治的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佛山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地理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_____%,(2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____%(2分)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2分)

(2)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__________。(2分)

(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

统计项目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森林覆

盖率(%)

气温年

较差(℃)

年降水

量(mm)

河流含

沙量(%)

人口(万人)

1970年

4

18

33

430

1.5

30

1980年

4.4

10

38

370

4.5

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与松嫩平原相比,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①粮食商品率高       ②耕地面积广大       ③水热资源丰富   

④复种指数高         ⑤矿产资源贫乏       ⑥生长期较长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图1,完成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水源保护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大型垃圾处理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某一遥感影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洪水淹没面积                  B.人口受教育水平

   C.植物病虫害程度                D.土地利用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图2),完成题。

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甲地区降水整体上比乙地区少

B.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区大

C.甲地区海拔一定高于乙地区

D.甲地区可能地处乙地区东侧

2.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风力侵蚀强烈,形成风蚀洼地           D.农牧业活动较多,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温带内陆,其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原因是

A.距海洋远                       B.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地形不利于冬季风的深入         D.纬度位置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亚马孙平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图3,图中箭头表示空气的垂直运动),完成题。

1.从图中可看出,亚马孙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2.南美洲位于太平洋的

A.东侧          B.南侧         C.北侧          D.西侧

3.近年来亚马孙雨林地区被大规模开发,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B.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