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5117  75125  75131  75135  75141  75143  75147  75153  75155  75161  75167  75171  75173  75177  75183  75185  75191  75195  75197  75201  75203  75207  75209  75211  75212  75213  75215  75216  75217  75219  75221  75225  75227  75231  75233  75237  75243  75245  75251  75255  75257  75261  75267  75273  75275  75281  75285  75287  75293  75297  75303  75311  109140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该农业按产品用途分属于 农业。该区域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自然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2)乙图中A区域主要农作物是 ,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类型在我国 地区最典型。

(3)乙图所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机械化水平较甲图所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原因:

(4)甲图中城市①与城市②郊区分布了城郊乳畜业,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我国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1 379.10万辆和1 364.48万辆,而2009年美国汽车销量仅为1 043万辆,这意味着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材料二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厂纷纷涌入中国,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下左图是我国汽车产业分布变化图,下右图是广州花都汽车城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商务部《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0.43,相当于美国的34.7%,韩国的4 3.4%。报告显示:(1)我国汽车产业对外资方的技术依存度达到80%以上, 自主品牌竞争力指数为0.24。(2)我国的汽车生产厂家遍及除西藏和宁夏之外的省区,汽车制造企业厂家数已超过了日本、美国、欧洲等汽车大国的所有汽车厂家之和,可谓汽车企业数量上的“超级大国”。

材料四 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排名

排名 制造商 年产量 总部位置

1 丰田汽车 年产量230,201辆 日本爱知

2 通用汽车 年产量182,347辆 美国密西根州

7 日产汽车 年产量 94,782辆 日本东京

10 宝马 年产量76,675辆 德国慕尼黑

11 现代汽车 年产量74,900辆 韩国汉城

21 中国一汽集团 年产量26,391 中国长春

29 上海汽车 年产量22,607 中国上海

(1)20世纪80年代后,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布局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2)2009年我国出台了《汽车工业振兴规划》,并降低了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使许多汽车企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这反映了_____ ___因素对工业的影响。

(3)广州的本田汽车制造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投资建立的,试分析日本当时投资首选广州的原因。

(4)花都汽车城的形成,体现了工业的 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问的信息交流与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最终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 效益。

(5)请分析我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0.43的核心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3.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4.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2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3.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4,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

2.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3.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4.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