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7150  77158  77164  77168  77174  77176  77180  77186  77188  77194  77200  77204  77206  77210  77216  77218  77224  77228  77230  77234  77236  77240  77242  77244  77245  77246  77248  77249  77250  77252  77254  77258  77260  77264  77266  77270  77276  77278  77284  77288  77290  77294  77300  77306  77308  77314  77318  77320  77326  77330  77336  77344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Teachers battle student stress

Teachers of Anna University participate in a workshop on helping students deal with stress. How do you handle an adolescent who refuses to speak, even about his project, or a student who is very attentive in class but fails to perform in examinations?

Two months the before a new group of students enter engineering colleges, lecturers and professors of Anna University are being advised on how to handle students and help them handle stress better.

In a series of workshops organized by the Centre for Empowerment of Women, Anna University, the lecturers are trained in specific way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personal and academic stress.

"Students come here from varied backgrounds and the biggest challenge is to get them to open up and speak boldly," said HemaAchyuthan, director of Centre for Empowerment of Women.

The workshop on Friday was handled by Counsellor PrabhaArun who said that students tend to approach only those teachers who make them feel relaxed. Lecturers assume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responsible but the transition from school often takes time.

"Observing students' behaviour helps a lot, "said teachers. Y. Vidhya Lakshmi, a physics lecturer, said, "We might observe a student behaving differently but only when we talk to hostel wardens do we get a better picture of his recent activities. Also, the fact that teachers keep changing every semester does not allow students to establish longer relationships with them."

Teachers say that the 45 minutes allocated every week for counselling students is hardly adequate to understand their problems. Also,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shoulder more responsibilities, such as handling additional programs and submitting research papers. This leaves them with very little time to communicate with students.

【1】 Teachers of Anna University attend the workshop so that they can help students _______.

A. have the ability to speak

B. fight with their stress

C. adapt to the university life well

D. gain higher grades in exams

【2】 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_ _

A. two months after the new students enter the college, teachers will be trained in workshops

B. the biggest difficulty for the new students entering the college is to speak freely and boldly

C. PrabhaArun is a physics lecturer and also a director in Anna University

D. lecturers think that school takes up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tudents' stress

【3】 Students have difficulty in setting up longer relationships with teachers because _______.

A. teachers are not always available at any time

B. teachers keep changing every semester

C. students are busy with their project all the time

D. students are bearing too much pressure

【4】The underlined' word in the la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__".

A. set aside

B. put down

C. set up

D. cut ou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 ___ of touch触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1】文中描写参观者浑身发抖”“张大了嘴巴,有什么作用?

【2】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3】作者说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应该怎样理解?

【4】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有数以千计的照片,作者为何选取年轻姑娘作为重点?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选词填空

burst into laughter; die out; long to; set up; turn around; be concerned about

【1】 Many animals have ______ because of much killing and hunting.

【2】 He decided to ____ a Hope School to help the poor children in the village.

【3】 Upon hearing the funny story, everybody ______.

【4】 She has always ______ help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nd now She has the chance.

【5】 Everybody ______ the future of their country.

【6】 When the teacher ______, the students began to make faces and tal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补充下列短语

【1】die_______ 灭亡;逐渐消失

【2】_______ peace和平地;和睦地;安详地

【3】in _______ 在危险中;垂危

【4】in _______如释重负

【5】burst _______ laughter突然大笑起来

【6】_______ from保护……不受……(危害)

【7】pay attention _______ 注意

【8】decrease______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

③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④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1第①段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2在新闻报道中,第③段插入了有关港督府的背景材料,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写道:“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个精彩的镜头借景寓意,请分析:这个镜头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The news made me angry, but the news made John happ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When it is necessary, I will turn to you for hel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抗战十四年,修改有深意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以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并要求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的体现。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的“十四年抗战”概念,主要是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军民的六年抗争也包含在了“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概念中。

这一修改可以说是对抗战问题认识的巨大进步,也更为符合历史事实。“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首先,中国抗战第一枪在1931年沈阳北大营就已经打响;第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30万东北抗日联军在1931年至1937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牺牲。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在1931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就在积极部署抵抗,9月19日还发表抗日宣言,东北义勇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抗战。在此期间,国民党方面也有东北军余部继续进行对日抗战,还有十九路军参加的淞沪抗战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确立“十四年抗战”,无疑有利于全面有效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的基本历史事实。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认识上的混乱,同时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更是对民族脊梁、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8年抗战不能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世界闻名,特别是我们的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些不被算作抗战历史,是极大的不公。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这是对所有为抗日牺牲仁人志士的最大敬畏和尊重。

这一新的历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势力扭曲“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排他独断地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中流砥柱的不良居心。在国际上长期存在着一种历史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抗日战争》一书中对这种偏见也提出过批评。14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

同时,14年抗战史的书写,也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接。譬如日本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等,都将中国抗日战争起点定位于1931年。这样的呼应是对日本国内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的一种肯定,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

(《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2日09 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来自腾讯网)

②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没停止过。东北的抗战不仅是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不屈不挠的抗争,都应该计入抗战的史册。这一时间跨度的增加,是对中国人民连续一贯、脉络清晰的抗战历史的一种恢复和升华,“14年抗战”这个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重南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从没停止过,“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开始反抗侵略、中华民族开始进行不屈不挠抗战的重要标志。

B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原因之一就是这一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

C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做法充分说明了东北军民抗战斗争对我们整个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D此次教育部要求修改此前一直沿用的“8年抗战”,而代之以“14年抗战”,这一历史概念的修改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抗战”,事实上,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军民已进行了长达6年的局部抗战。

B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有关中国的抗战部分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14年抗战史”的说法,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也可以与之吻合对接。

C“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和尊重。

D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对国际上长期存在着的扭曲中国“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的历史提出了批评。

E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和日本国内一些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都将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定位于1931年。

(3)教育部要求教材修改全面落实“14年抗战”有哪些重大意义?请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