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7153  77161  77167  77171  77177  77179  77183  77189  77191  77197  77203  77207  77209  77213  77219  77221  77227  77231  77233  77237  77239  77243  77245  77247  77248  77249  77251  77252  77253  77255  77257  77261  77263  77267  77269  77273  77279  77281  77287  77291  77293  77297  77303  77309  77311  77317  77321  77323  77329  77333  77339  77347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取义成仁忠报国

段明艳

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中国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余国中战死的军衔最高的将领。从抗战一开始他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上战场,都打得英勇悲壮,而且每次战前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掉。枣宜会战前夕,他留下了两封信,一封信是致将士们,另一封信是致他的副将,却没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

1940年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将领、各部队】

致战友: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维纲、月轩、纶山、常德、振三、子烈、纯德、铭秦、德顺、德俊、迪吉、紫封、九思、作祯、亮敏、斡三、芳兰、之、文海、春芳诸弟。

小兄张自忠手启五、一

1940年5月6日,张自忠致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亲笔信

仰之我弟如晤:

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取得联络,即率诸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小兄张自忠手启五、六于快活铺

1938年2月,时任第59军军长的张自忠奉命沿津浦路南进,支援淮北于学忠部。在固镇指挥59军与日军血战七天,夺回曹老集、小蚌埠,稳定了淮河防线。3月,又奉命支援临沂庞炳勋部,指挥59军在临沂城郊与日军精锐坂垣师团进行拉锯战。他抱定拼死的决心,曾致电鹿钟麟: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生,虽生亦死。经七昼夜鏖战,取得临沂战斗的胜利,为夺取台儿庄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数十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自己亲率2000多人渡河作战。出战前,他留下两封绝命书(见前文)。一封写给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一封写给全体将士,句句肺腑,字字千钧,舍己为国,感天动地。

6日晚,张自忠率军东渡襄河后,日军以优势兵力对其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十多次,日军伤亡惨重。15日,日军一万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16日拂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九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数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战至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最后,浴血奋战,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将士拼死抢回张将军的遗体,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蒋介石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表彰。

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张自忠将军题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朱德、彭德怀联名题词: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周恩来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原文有删改)

【注】仰之:冯治安的字,时任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在张自忠牺牲后接任总司令。D:师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自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享有盛誉,因为无论是贡献,还是军衔和职务,他都是不可绕过的军事将领。

B身为抗日军队将领,张自忠具有强烈的爱国心,积极抗战,宁可战而死,虽死犹生,可谓取义成仁

C.在浴血奋战后,张自忠壮烈殉国,其言辞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

D.张自忠的遗体被运往重庆安葬时,一些民众纷纷哀悼,在政府举行国葬数月后,仍有地方举行追悼活动。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报国必死是张自忠的心志,每上战场前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时再把信撕掉,这一细节显示出他情感的深沉含蓄。

B.张自忠率领军队先后在固镇、临沂跟日军均作战七天,加入台儿庄战斗序列,为台儿庄战役大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在东渡襄河后的十天内,张自忠多次指挥部队向兵力强敌发起冲锋,在十里长山因寡不敌众而血洒疆场,最终阻止日军。

D.张自忠左臂中弹仍然指挥作战,军队仅剩下数百官兵时,又派卫队增援前线,殉国前还写下战况报告,其精神可歌可泣。

E.张自忠将军殉国后,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都高度评价其精神,书写挽匾或挽联以资表彰,更加激发了人们的抗战热情。

3文章引用了张自忠的两封亲笔信,这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This is a___ (症状) of a desperate situatio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保护地球 从懂得开始

雅克·贝汉的最新作品《地球四季》作为“中法环境月”的开幕影片在中国上映,我们特别对法国著名演员、导演、制片人雅克·贝汉进行了专访。

主持人:首先,祝贺您的影片《地球四季》在中国上映。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二十多年来,您导演了好几部以自然为题材的影片,比如《迁徙的鸟》和《海洋》,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拍摄此类影片?

雅克·贝汉:我认为本世纪初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他者的生存:像森林的生存、大海的生存……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如果大海消失了,如果只有企业家,只有油船,如果人类向污染低头,那太可怕了,人类就会前途无望。而且,我认为电影是令人愉悦的表演,但同时也是武器,直击人的情感。于是我告诉自己:“我们要拍摄电影,保卫大自然,保卫动物。”

主持人:说到电影,您多次强调您的作品是“影片”而非“纪录片”。请问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区别?

雅克·贝汉:“纪录片”意味着进行说教。一般来说,纪录片要向观众阐释某些观点,片中呈现的画面仅仅是为了给言论配图,但我们不是为言论配图,而是实质。我想倾听大自然:鸟儿的歌声,动物的低吼。对我来说这就是评论,生动的评论。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难过的时代,我想对亲爱的观众说:注意,对我的电影做出评论,是在放映厅里看到画面时对其含义做出思考并得出结论。所以,我不愿意自己的电影被列为“纪录片”。

主持人:您的影片主角是动物,而非人物。您为什么选择了这种方式呢?

雅克·贝汉:因为大家都只讲述我们自己,拍摄与我们人类有关的电影,即便谈到动物,也不过是陪衬。(常常是)在人的场面之后,有一只小狗、小猫或小鸟经过。而我希望给动物近景,因为它们是和我们一样的完整生命。为什么对动物要做出这种区分和矮化呢?我们想过做一件事情,就是呈现仅仅只有人类的生活,没有动物。那时,将会看到人类是多么难受,生活是多么可悲,“没有比一个只有人类生存的世界更不人道的事情了”。

主持人:从《鸟的迁徙》到《海洋》再到《地球四季》,您的视野似乎越来越开阔,人和动物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

雅克·贝汉:我认为,我们缺乏对动物深深的尊重。动物的存在不只是为了成为人类的宠物,不是为了陪伴人类,而是和我们一起,为了去除大都市的屏障,为了让我们体会到身处大自然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主持人: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您理想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吗?

雅克·贝汉:关系就是一方接受另一方,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动物身上。如果在田野里你把一只野生动物放在家养动物旁边,野生动物不会逃跑;但是,如果把一个人放进去,所有的动物都会跑掉。现在,所有的动物都知道要害怕人类。

主持人:您是否关注过中国的环境问题?近两年来,中法合作拍摄的影片越来越多,您是否有这方面的计划?

雅克·贝汉:我认为中国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但目前已经很好了,因为如今在北京我们可以呼吸,能够看见蓝天。在欧洲也有被污染的城市,中国和美国刚刚递交了《巴黎气候协定》的批准书,表明了官方意愿。对于效果,我们拭目以待。至于合作拍摄,我知道双方都有意向和计划,并且已经开始成行。让·难克·阿诺拍摄了《狼图腾》,取得了成功经验,应该积累更多这样的经验。与此同时,还应该更开放,我愿意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环保事业中,电影就是一种如此奇妙的沟通手段。

(摘编自“中国网”2016年10月26日《中国访谈·对话世界》)

1下列对材辩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克·贝汉认为环境破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人类前途堪忧,他拍摄电影就是为了宣传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

B.雅克·贝汉不想让自己所拍摄影片成为阐述某些观点的纪录片,他希望自己的影片能够呈现大自然本来的面貌,引起观众思考。

C.在雅克·贝汉的影片中,动物不再是人类的陪衬而是成为了主角,这是为了告诉人们,在自然界中人类并不是真正的主角。

D.雅克·贝汉希望人和动物之间是互相接受的关系,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不仅人类对动物缺乏深深的尊重,动物也对人类十分害怕。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及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主持人首先祝贺《地球四季》上映,接着提出与影片题材的相关问题,既让受访者放松,感受到尊重,也让访谈得以顺畅展开。

B.雅克·贝汉在访谈中十分坦诚,感慨自己“生活在一个令人难过的时代”,这是影片主题被观众误解后,他遗憾心情的真实表现。

C.雅克·贝汉拍摄影片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的影片更多地关注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他对环境问题的认知不断丰富。

D.雅克·贝汉的演员、导演和制片人经历使他对电影的认识不断深入,他认为电影不仅是表演和武器,更重要的是一种沟通手段。

E.雅克·贝汉对中国感情很深厚,他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努力和成效,并十分向往与中国在电影方面的合作。

3这篇访谈体现了雅克·贝汉先生哪些精神特质?请结合采访的话题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I'd prefer to ______ my judgment until I find all the evidence. (2011,福建)

A. show

B. express

C. pass

D. reserv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Take your umbrella with you and it can _____ in the rain.

A. protect you from catching

B. protect you from being caught

C. protect you off catching

D. prevent you off being caugh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Many traditional customs have _____ because they are out of date.

A. cut out

B. died out

C. died down

D. shut of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看着这种饲料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1“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8段“……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2课文倒数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

4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说说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He ___ (挤,捏) my handbag carefully but didn't find my little gu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失败了就当做公益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访谈录

广州日报:摩拜单车出来后,叫好和唱衰声都有。比如恶劣天气抑制车辆使用;人为破坏严重;单车成本高;难优化用车配置;竞争环境激烈。你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广州日报:有人质疑,共享单车会不会是互联网创业的一种套路,通过炒作、画大饼,吸引风投?

胡玮炜:我不在乎。其实我也没想到一定要进行创业。完成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

广州日报:现在注册会员有多少?单车的平均日使用量是多少?

胡玮炜:摩拜单车使用量最多的时候,一天一辆车被骑30次。我们现在还是婴儿期,没有那么爱去往数据方面引导。

广州日报:创业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胡玮炜:我觉得还是很幸运的,很多事情去做,才能碰到幸运的事情。如果不去做,就永远碰不到。你肯定要面对很多困难的时刻,最困难的事情永远在未来。

广州日报:有没有找到商业模式?

胡玮炜:其实不一定要说我一定要找商业模式。我的出发点是:这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不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如果我不去做的话,我会很难受。

广州日报:有思考盈利模式吗?

胡玮炜:现在去思考,是限制自己的想象力。成长是现在最大的主题。

广州日报:创立摩拜单车之初,你说相信“人本善”?

胡玮炜:相信是一回事,但如何去构建体系是另外一回事。为什么这些破坏车辆的人能被抓住,就是因为可用科技手段帮助警方去抓住他们。

另外,制定了很多制度。一个公德心比较差的人,也不会成为我们的用户。我们建立了很多信用体系,和社会上很多征信机构结合在一起,是全维度的。

广州日报:这会不会成为摩拜发展的绊脚石?

胡玮炜:所有问题都会成为绊脚石,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广州日报:自行车的毁坏率高吗?

胡玮炜:从整体上来看还好。我们会逐步想办法去解决。这是一个过程,现在去评判,为时过早。

广州日报:有人说这个行业很难一家独大,对于摩拜和OFO而言,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胡玮炜:我对这些标签都没什么兴趣了。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广州日报:行业竞争对手很多,怎样看待这种竞争?

胡玮炜:到目前为止,我只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不会去比较。

广州日报:现在有很多竞争对手,包括OFO、小鸣单车,也是对城市的改变?

胡玮炜:很好,很欢迎大家都来参与。

广州日报:你觉得现在最大对手是谁?

胡玮炜:我自己。创业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

广州日报:投资人会给你压力吗?

胡玮炜:这只是压力的一种,还有很多种压力。

广州日报:有人说你们是自行车界的滴滴?

胡玮炜:这个说法可能方便大家理解,我觉得无所谓。

有人会说苹果是谁吗?有人会说google是谁吗?facebook是谁吗?它们就是它们自己呀,我为什么要成为别人?

广州日报:接下来的路会不会考虑到上市?

胡玮炜:现在去想这些太早了。

广州日报:你认为自己算创业成功的范例吗?

胡玮炜:我离成功还很远。只是有一个初步的雏形。我还没到一个可以教导别人的时候。

广州日报:成功的定义?

胡玮炜:摩拜真的能让自行车回归城市,骑行,真的能改变这个城市,让城市更加宜居。

广州日报:怎样平衡家庭和工作?

胡玮炜:在一段时间内是没办法平衡的。现在只能去牺牲和家庭在一起的时间。我相信,孩子看到妈妈在努力投入地工作,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广州日报》记者杜安娜2016年11月17日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胡玮炜最初创立摩拜单车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但现在已经有不少人理解和接受,甚至较好。

B.胡玮炜创立摩拜单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找到一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而是想为个人和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C.“摩拜单车”公司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制定各种制度、建立信用体系等方式来保障共享单车的正常使用。

D.有人评价摩拜单车是自行车界的滴滴,胡玮炜并不认同这种评价,她认为“摩拜”就是“摩拜”,是独具特色的“摩拜”。

2下列针对访谈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所有问题都会成为绊脚石,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这句话表现了胡玮炜能理性看待创业过程中刚遇到的困难,并且对解决困难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B.胡玮炜把创业成功界定为“让自行车回归城市,让骑行真正改变城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这充分表现了她是一个拥有远大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

C.在行业竞争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所以胡玮炜只需面对来自投资人的压力,无需面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D.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玮炜回答问题时看似有些漫不经心,但她的思维简洁有力,让人觉得她内心蕴藏着某种改变生活的力量。

E.胡玮炜用努力投入工作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她凭借这一点平衡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3】按照记者提问角度的不同,这篇访谈录的内容可以分为几个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I would rather live without these ___ (令人难以承受的) tension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