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7190  77198  77204  77208  77214  77216  77220  77226  77228  77234  77240  77244  77246  77250  77256  77258  77264  77268  77270  77274  77276  77280  77282  77284  77285  77286  77288  77289  77290  77292  77294  77298  77300  77304  77306  77310  77316  77318  77324  77328  77330  77334  77340  77346  77348  77354  77358  77360  77366  77370  77376  77384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If someone asks you how you can make you always 【1】_____

happy, you will perhaps find rather difficult to give him 【2】_____

a proper answer. Did you remember the old saying “No 【3】_____

human being can really happy who is not giving or trying 【4】_____

to give happiness to others? If you will always think of 【5】_____

taking more from others and give them less, you wont be 【6】_____

able to have happiness in your life even you are very rich. 【7】_____

Heres an article for you. If each of you follow it, there 【8】_____

will be all end of many unhappy days of yours. So you should 【9】_____

learn to give up your own interests when necessarily to do so. 【10】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名与高祖同,故称字。祖据,太傅安第二弟。父允,宣城内史。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桓玄诛元显,见景仁,甚知之,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三十方作著作佐郎。玄为太尉,以补行参军,府转大将军,仍参军事。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高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之。

及北伐,转景仁为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又迁吏部尚书。八年,领军将军。十一年,转右仆射,仍转左仆射。十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追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

(选自《宋书》卷五二,列传十二。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B.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C.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D.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讳是出现在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礼仪文化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能直呼其名,也称作君避名讳。

B.在古代常用来丧示官位的变动,主要包括升职和降职两种情况,有时候也表示官职的平调。

C.庶人古代泛指无官的的平民、百姓。文中桓玄将司马显父子称作司马庶人,毫无贬低之意。

D.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谢景仁博闻强记,透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

B.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只有谢景仁不去。所以,在此期间谢景仁不被重用,三十岁方为著作佐郎。

C.谢景仁待人接物的方式,深深感动了宋高祖。在平定了京邑,入住石头城之后,宋高祖当着众人的面,称赞谢景仁不愧为名门之后。

D.义熙五年,宋高祖打算向外开拓,将要攻打鲜卑。刘毅坚决劝阻高祖。谢景仁支持高祖的主张,高祖采纳了谢景仁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讲景仁是太傅安孙。(5分)

(2)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日: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日: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日: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日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贞元九年,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生病,多次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见到四面八方和出使外族的人,一定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2)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He got up early,______to catch the train.

A. to hope

B. hoping

C. hope

D. hop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 不止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某种程度上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彼此,相互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什么不做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队里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去……的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阻碍,妨碍____________________

【9】 让步,屈服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与其说……倒不如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乃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之。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节选自《宋史忠义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B.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C.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D.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这里指的赵师旦是赵稹的侄儿。

B.荫是恩荫之意。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这里指赵师旦因赵稹的恩荫而得以任官。

C.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判复核案件的官署名。因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

D.赠本义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后来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也叫赠,文中就是此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师旦年少之时,尤其钻研刑名方面的学问,并因叔父赵稹的恩荫,试任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为宁海军节度推官。

B.等到邕州被侬智高率兵攻破,城中守兵没有一个人逃走。守兵弹尽箭竭,赵师旦与监押马贵一起回到府衙,据厅堂而坐。

C.敌贼已经逼近邕州城下,赵师旦仅仅有士兵三百人,打开城门迎战敌贼,歼灭敌贼几十个人。

D.赵师旦与侬智高作战被抓住,责骂贼敌不已,最终不屈而死,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5分)

(2)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Time

Events

at 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

【1】 _____

【2】 _____

English was based on German.

【3】 _____

English became less like German.

【4】 _____

Shakespeare broadened the vocabulary.

in the 18th century

【5】 _____

【6】 _____

English became the language for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in Indi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village _____ these years.

【2】 The case has come _____ in court.

【3】 _____ present we are living in the country.

【4】 _____ the time we arrived, the meeting had been over.

【5】 The panda is native _____ Sichu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