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当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的pH、体积都相等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B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

C用同浓度盐酸中和时,消耗酸的体积相同  D升高温度10℃时,两者的pH仍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C
AC

A.实验室制乙烯时,在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加热混合物,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
B.验证溴乙烷水解产物时,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振荡溶液、静置,待液体分层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C.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完成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实验
D.苯酚中滴加少量稀溴水,可用来定量检验苯酚
E.工业酒精制取无水酒精时,先加生石灰然后蒸馏,蒸馏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温度
Ⅱ.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该反应是取代反应.
(1)关闭F活塞,打开C活塞,在装有少量苯的三颈瓶中由A口加入少量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则三颈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D试管内装的是
CCl4
CCl4
,其作用是
吸收挥发出的苯蒸汽和溴
吸收挥发出的苯蒸汽和溴

(3)E试管内装的是
AgNO3溶液
AgNO3溶液
,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
导管口产生大量白雾,生成淡黄色沉淀
导管口产生大量白雾,生成淡黄色沉淀

(4)待三口烧瓶中的反应即将结束时(此时气体明显减少),打开F活塞,关闭C活塞,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水倒吸至三口烧瓶中
水倒吸至三口烧瓶中

(5)上一步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
a蒸馏; b水洗; c用干燥剂干燥; d 10%NaOH溶液洗涤; e水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deca(或edbca)
bdeca(或edbca)

Ⅲ.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逐滴加入B中:
(1)若B为Na2CO3粉末,C为C6H5ONa溶液,实验中观察到小试管内溶液由澄清变浑浊,则试管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然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
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2)若B是生石灰,观察到C溶液中先形成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当沉淀完全溶解,恰好变澄清时,关闭E.然后往小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醛溶液,再往烧杯中加入热水,静置片刻,观察到试管壁出现光亮的银镜,则A是
浓氨水
浓氨水
(填名称),C是
AgNO3
AgNO3
(填化学式),与乙醛的混合后,该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2Ag↓+3NH3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2Ag↓+3NH3
.仪器D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防止倒吸
防止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1,则水电离出来的c(H+)=
10-11 mol/L
10-11 mol/L

(2)25℃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
Cu(OH)2
Cu(OH)2
沉淀(填化学式),滴加氨水至过量,部分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2NH3?H2O?Cu(OH)2↓+2NH4+
Cu2++2NH3?H2O?Cu(OH)2↓+2NH4+
.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4.0×10-18
(3)在25℃下,将a mol?L-1的HA与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a+)=c(A-),则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HA的电离常数Ka=
10-9
a-0.01
10-9
a-0.01

(4)在1mol?L-1CuSO4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3+ 杂质,pH值控制在
3.3
3.3
才能除去Fe3+ 而Cu2+仍为1mol?L-1 (当溶液中c(Fe3+)≤10-5mol?L-1时一般认为该离子已除尽).(已知某温度下Fe(OH)3的 Ksp=8.0×10-38,Cu(OH)2 的Ksp=4.0×10-18,lg2=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1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等体积pH=2的盐酸反应,当盐酸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 V1<V2?               B. V1=V2?               C. V1>V2               D. V1≤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