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可表示为:

a HClO3 → b O2↑+ c Cl2↑+ d HClO4+ e H2O,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产物时,试纸先变蓝后褪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反应可确定:氧化性HClO3>HClO4

B.变蓝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褪色是因为可能发生了:4C12+ I2+ 6H2O→ 12H++ 8Cl-+ 2IO3-

C.若氯酸分解所得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7.6g/ mol,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6HClO3 → 15O2↑+ 8C12↑+ 10HClO4+ 8H2O

D.若化学计量数a=8,b=3,则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0e-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溶液中有0.2mol XO,加入0.3mol Na2SO3恰好反应,已知Na2SO3被氧化成Na2SO4,则还原产物中X的化合价

为( )

A.+4 B.+3 C.+1 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 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 ,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辽宁省沈阳市四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如图a所示,集气瓶内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并可能充满集气瓶

B.如图b所示,X为铁棒,Y为铜棒,a为直流电源,当S闭合后,当b为NaOH溶液,X极附近产生白色沉淀时,电子从X极流入a

C.Pt为电极,电解含0.10 mol M+和0.1 mol N3+(M+、N3+均为金属阳离子)的溶液,阴极析出金属单质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y)与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如图c,离子氧化能力M+>N3+>H+

D.图d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N≡N的键能为946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 ΔH=-180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上海市十三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石油炼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炼制过程就是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变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分子的过程

B.石油分馏的目的是将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烃先气化,经冷凝而分离出来

C.石油经过分馏和裂化的工序后得到大量乙烯、苯等不饱和烃

D.石油经分馏得到的各馏分仍然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① A、B 、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② 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③ 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④ 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⑤ 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⑥ 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⑦ 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⑧ 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回答:

(1)A的化学式是 ,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C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1和2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1和2互为同分异构体

B.有机物1和2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C.有机物1和2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

D.有机物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1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的数据:KW(25 ℃)=1×10-14;Kt1=a;Kt2=1×10-12,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若25<t1<t2,则a________1×10-14(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5 ℃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 mol/L,取该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____________。

③在t2温度下测得某溶液pH=7,该溶液显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2)在一定温度下,有以下三种酸:

a.醋酸 b.硫酸 c.盐酸

①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a、b、c表示,下同)。

②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反应所需时间的长短关系是____________。

③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