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在下列曲线中,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氧化铝的量,横坐标表示加入试剂的体积。从下边图中选出选项:

(1)向盐酸酸化的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至过量__________

(2)向氢氧化钠与偏铝酸钠混合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过量__________

(3)向氨水中逐滴滴入氯化铝溶液至过量__________

(4)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过量__________

(5)向偏铝酸钠溶液滴加盐酸至过量______________

(6)向氯化镁和氯化铝混合液中加氢氧化钠至过量____________

【答案】B B A C D E

【解析】

根据离子反应的实质与用量关系,结合图像进行分析。

(1)向盐酸酸化的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至过量,先发生中和反应,NH3H2O+HCl=NH4Cl+H2O,无沉淀,后生成Al(OH)3沉淀且最终沉淀不溶解,反应方程式为AlCl3+3NH3H2O═Al(OH)3↓+3NH4Cl,与图像B吻合,故答案为B

(2) NaOH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先发生2NaOH+CO2=2H2O+Na2CO3;后逐渐产生沉淀,NaAlO2+CO2+2H2O=Al(OH)3↓+NaHCO3,对照图象应为B

(3) 氨水是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向NH3H2O中逐滴滴入AlCl3溶液至过量:AlCl3+3NH3H2O═Al(OH)3↓+3NH4Cl,对照图象应为A

(4) 向氯化铝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先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铝之间反应逐渐产生沉淀直到沉淀量最大,AlCl3+3NaOH═Al(OH)3↓+3NaCl,后是氢氧化铝溶解,Al(OH)3 +NaOH═NaAlO2+2H2O,对照图象应为C

(5) 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NaAlO2+HCl+H2O=Al(OH)3↓+NaClAl(OH)3+3HCl=AlCl3+3H2O,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所用稀盐酸溶液体积为13,对照图象应为D

(6) MgCl2AlCl3的混合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是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3NaOH═Al(OH)3↓+3NaCl,后是氢氧化铝溶解,Al(OH)3+NaOH═NaAlO2+2H2O,对照图象应为E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1mol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ΔH(单位:kJ·molˉ1)示意图,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常温时的稳定状态。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MgCl2Mg是吸热反应

B.MgBr2Cl2反应的ΔH0

C.MgF2(s)+Br2(l) = MgBr2(s)+F2(g) ΔH=+600kJ·molˉ1

D.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MgI2MgBr2MgCl2Mg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查)

实验过程:

.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B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 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1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b→c→f

2 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将收集器及硬质玻璃管中物质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少许植物油(反应过程中不振荡),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实验:

3 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有同学分析淡黄色溶液中含有Fe2+,你认为_______(合理不合理”);固体产物的成分可能为__________(填相应的字母)

A FeFeCl3 B FeCl2FeCl3 C FeFeCl2FeCl3 D FeFeCl2

4 加入少许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在加入新制氯水后,并未得到深红色溶液,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________,请设计实验对你所分析的原因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___

6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室通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Cl2,以减少环境污染。若实验时需要450mL 4molLNaOH溶液,则配制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____g,所使用的仪器除托盘天平、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必须有_________。配制该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称量固体时动作缓慢 B 容量瓶未干燥立即用来配制溶液

C NaOH固体溶解后立刻转移 D 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E 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染料、颜料、催化剂等工业。它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稀硝酸及稀硫酸,可溶于氨水、浓盐酸,并生成配合物NH4[CuCl2];能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见光则分解,变成褐色。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化亚铜的流程图及实验装置图。

实验药品:铜丝20g、氯化铵20g65%硝酸l0mL36%盐酸15mL、水。

1)请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通入O2的速率不宜过大,宜选择下图中的____(填字母序号)方案,并说明选择该装置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炉加热升温至50℃时停止加热,反应快速进行,当烧瓶中液面上方的现象为_____时,停止通入氧气,打开瓶塞,沿C口倾出反应液于l000mL大烧杯中,加水500mL,即刻有大量白色沉淀析出。

4)关于该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显示反应液温度可能低于室温。

B 流程中过滤操作,可以采用真空抽滤的方式,洗涤固体可以用95%的酒精。

C 该实验流程中,残液中补充HCl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产物的水解。

D 反应装置中使用长导管的目的是防止三颈烧瓶内气压过大。

5)氯化亚铜的定量

①称取成品0.25g置于预先放入玻璃珠30粒和l0mL过量的FeCl3溶液的250mL锥形瓶中,不断摇动;

②待样品溶解后,加水50mL,邻菲罗啉指示剂2滴;

③立即用0.l0 mol·L1硫酸铈标准溶液滴至绿色出现为终点并记录读数,再重复实验二次,测得数据如下表。(已知:CuCl + FeCl3 = CuCl2 + FeCl2 Fe2+ + Ce4+ = Fe3+ + Ce3+

实验序号

1

2

3

滴定起始读数(mL

0.75

0.50

0.80

滴定终点读数(mL

24.70

24.95

24.85

④数据处理:计算得CuCl的纯度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为___,还原产物有___,当有1molKNO3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

2KNO3晶体类型是___,其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

3)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原子核外有___种不同能量的电子。将SO2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___;若将SO2Cl2等体积混合后再缓缓通入品红溶液,发现品红溶液___,其原因是___

4SCN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K2S溶液中除OH-外其它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

5)下列事实能说明碳与硫两元素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有___

a.同温同浓度溶液pHNa2CO3Na2SO4

b.酸性:H2SO3H2CO3

c.CS2中碳元素为+4价,硫元素为-2

d.分解温度:CH4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B.给试管加热

C.滴加液体D.称量10.05g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冶金术以火法治为主,炼铜的副产品SO2多用于制硫酸和石背等化学产品。火法炼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反应I2Cu2Ss+3O2g→2Cu2Os+2SO2g+768.2kJ

反应II2Cu2Os+Cu2Ss→6Cus+SO2g-116.0kJ

1)在反应Ⅱ中,每生成1mol SO2转移电子_______mol,反应Cu2Ss+O2g→2Cus+SO2g+QQ=_____kJ

2)理论上m1m2=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98 K时,γ-羟基丁酸水溶液发生如下反应,生成丁内酯: HOCH2CH2CH2COOH +H2O

不同时刻测得丁内酯的浓度如下表。

20

50

80

100

120

160

220

0.024

0.050

0.071

0.081

0.090

0.104

0.116

0.132

注:该条件下副反应、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增大γ-羟基丁酸的浓度可提高γ-丁内酯的产率

B.298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75

C.反应至120 min时,γ-羟基丁酸的转化率<50%

D.801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γ-丁内酯) 1.2×10-3 mol 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