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HI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I(g)H2(g)+I2(s);△H = -53.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HI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可以放出26.5kJ的能量

B.2mol HI(g)的能量大于1mol H2(g) 与1mol I2(s)的能量总和

C.破坏1mol HI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6.5kJ的能量

D.若2HI(g)H2(g)+I2(g);△H = -xkJ/mol(x>0),则x>53.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

(1)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C
C
(选填“A”、“B”或“C”);
(2)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O2(g)+CO(g)=CO2(g)+NO(g);△H=-234kJ/mol
NO2(g)+CO(g)=CO2(g)+NO(g);△H=-234kJ/mol

(3)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kJ?mol-1 198 360 498 X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982kJ/mol,白磷(P4)、P4O6、P4O10结构如下图所示,则上表中X=
585
585

(4)0.5mol白磷(P4)与O2完全反应生成固态P4O6放出的热量为
819
819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C
C
(选填“A”、“B”或“C”);
(2)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O2(g)+CO(g)=NO (g)+CO2(g)△H=-234kJ/mol
NO2(g)+CO(g)=NO (g)+CO2(g)△H=-234kJ/mol

(3)E1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选填“有”或“无”)
(4)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断开1 mol 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C-H Cl-Cl C-Cl H-Cl
键能/kJ?mol-1 X 243 330 432
已知:反应CH4(g)+Cl2(g)=CH3Cl(g)+HCl(g);△H=-106kJ/mol,则上表中X=
413
4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C
C
(选填“A”、“B”或“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
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O2(g)+CO(g)=CO2(g)+NO(g)△H=-234kJ/mol
NO2(g)+CO(g)=CO2(g)+NO(g)△H=-234kJ/mol

(3)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请在图Ⅱ中作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4)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断开1 mol 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kJ?mol-1 197 360 499 X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378.0kJ/mol(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Ⅲ所示,则上表中X=
434
4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四川)开发氢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硫铁矿(FeS2)燃烧产生的SO2通过下列碘循环工艺过程既能制H2SO4,又能制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1g FeS2完全燃烧放出7.1kJ热量,FeS2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FeS2(s)+11O2(g)=2Fe2O3(s)+8SO2(g)△H=-3408kJ?mol-1
4FeS2(s)+11O2(g)=2Fe2O3(s)+8SO2(g)△H=-3408kJ?mol-1

(2)该循环工艺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SO2+2H2O=H2SO4+H2
SO2+2H2O=H2SO4+H2

(3)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在HI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离出H2的目的是
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有利于碘和氢气的生成
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有利于碘和氢气的生成

(4)用吸收H2后的稀土储氢合金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用MH)表示),NiO(OH)作为电池正极材料,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可制得高容量,长寿命的镍氢电池.电池充放电时的总反应为:NiO(OH)+MH
放电
充电
Ni(OH)2+M
①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H-e-+OH-=H2O+M
MH-e-+OH-=H2O+M

②充电完成时,Ni(OH)2全部转化为NiO(OH).若继续充电将在一个电极产生O2,O2扩散到另一个电极发生电极反应被消耗,从而避免产生的气体引起电池爆炸,此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MH+O2+4e-=2H2O+4M
4MH+O2+4e-=2H2O+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