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我国生产氧化钴的常见工业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是以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为原料来制取的,其生产流程如图1:

(1)溶解: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其目的是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氧化: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lO3,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6Fe2++6H++ClO3-═6Fe3++Cl-+3H2O.确定Fe2+已经氧化完全的试剂是A(选填序号).
A、铁氰化钾溶液   B、铁粉    C、KSCN溶液   D、淀粉KI溶液
(3)除铁: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当Fe3+与CO3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SO43+6H2O+6Na2CO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4)沉淀:生成沉淀碱式碳酸钴[(CoCO32•3Co(OH)2],沉淀需要用水洗涤,洗涤的操作是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
(5)溶解:Co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向碱式碳酸钴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防止因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6)灼烧:准确称取所得CoC2O4 1.470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0.830g钴的氧化物,通   过计算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写出简单计算过程):CoC2O4的质量为1.470g,其我知道可为0.01mol,Co元素质量为0.59g,钴氧化物质量为0.83g,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0.83g-0.59g=0.24g,则氧化物中Co原子与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01mol:$\frac{0.24}{16}$≈2:3,故Co氧化物为Co2O3,故答案为:Co2O3

分析 钴废催化剂加入稀硫酸,发生Co+H2SO4=CoSO4+H2↑,Fe+H2SO4=FeSO4+H2↑,过滤滤渣是不溶的二氧化硅,而滤液是硫酸钴、硫酸亚铁与过量的硫酸的混合溶液,向滤液中加氯酸钠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然后加入碳酸钠得到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继续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得到碱式碳酸钴[(CoCO32•3Co(OH)2],然后用盐酸溶解碱式碳酸钴[(CoCO32•3Co(OH)2],再向所到溶液中加入草酸铵,得到溶解度极小的草酸钴,最后燃烧生成氧化钴;
(1)洗液与滤液合并,提高洗涤和滤液中钴的利用率;
(2)亚铁离子被氯酸根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分析解答;根据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沉淀);4Fe3++3[Fe(CN)6]4-=Fe4[Fe(CN)6]3↓(蓝色沉淀),如果亚铁离子部分氧化,滴加无色的硫氰化钾生成蓝色沉淀,可向氧化后的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生成;
(3)生成硫酸铁与碳酸钠发生双水解得到黄钠铁矾,书写化学方程式;
(4)沉淀洗涤的方法是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
(5)CoCl2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随温度的升高,CoCl2的溶解度增大,所以趁热过滤,防止温度降低氯化钴析出;
(6)CoC2O4的质量为1.470g,其我知道可为0.01mol,Co元素质量为0.59g,钴氧化物质量为0.83g,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0.83g-0.59g=0.24g,则氧化物中Co原子与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01mol:$\frac{0.24}{16}$≈2:3,故Co氧化物为Co2O3

解答 解:(1)洗液与滤液合并,提高洗涤和滤液中钴的利用率,故答案为: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亚铁离子被氯酸根离子氧化成铁离子,1molr的亚铁离子失去1mol的电子,而1mol的氯酸根离子得到6mol的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离子方程式为:6Fe2++6H++ClO3-═6Fe3++Cl-+3H2O,取氧化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Fe2+已全部被氧化,故选A,
故答案为:6Fe2++6H++ClO3-═6Fe3++Cl-+3H2O;A;
(3)生成硫酸铁与碳酸钠发生双水解得到黄钠铁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2(SO43+6H2O+6 Na2CO3=Na2Fe6(SO44(OH)12↓+5 Na2SO4+6CO2↑,故答案为:3Fe2(SO43+6H2O+6 Na2CO3=Na2Fe6(SO44(OH)12↓+5 Na2SO4+6CO2↑;
(4)沉淀洗涤的方法是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
故答案为: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
(5)CoCl2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随温度的升高,CoCl2的溶解度增大,所以趁热过滤,防止温度降低氯化钴析出,故答案为:防止因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6)CoC2O4的质量为1.470g,其我知道可为0.01mol,Co元素质量为0.59g,钴氧化物质量为0.83g,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0.83g-0.59g=0.24g,则氧化物中Co原子与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01mol:$\frac{0.24}{16}$≈2:3,故Co氧化物为Co2O3,故答案为:Co2O3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的书写、离子的检验、沉淀的洗涤、对图象的分析处理等,需要学生具备知识的基础,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其中一定存在Cl-
B.某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其中一定存在SO42-
C.某溶液加人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请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证明其中一定存在CO32-
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某气体后,品红溶液红色消失,证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偏铝酸钠溶液:K+、NO3-、NH3•H2O
B.空气:C2H6、CO2、SO2、NO
C.硫酸铜溶液:H+、K+、S2-、Br-
D.重铬酸钾钾溶液:H+、Na+、SO42-、乙醛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CH4和O2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时密度之比为2:1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之比为1:4
C.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之比为4:5
D.体积相等时具有的原子数之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四苯基乙烯(TPE)及其衍生物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在光电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以下是TPE的两条合成路线(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省略):

(1)A的名称是甲苯.
(2)B→C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羰基.
(3)E→F的化学方程式是
(4)W是D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属于萘(  )的一元取代物;②存在羟甲基(-CH2OH).写出W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B的酸性比苯酚强
b.D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c.E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d.TPE既属于芳香烃也属于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有机物C5H11OH为饱和一元醇,其可能的结构共有(  )
A.3种B.5种C.8种D.9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1)已知在一定温度下,以下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
C(s)+CO2(g)?2CO(g) K1
CO(g)+H2O(g)?CO2(g)+H2(g) K2
C(s)+H2O(g)?CO(g)+H2(g)   K3
则K1、K2、K3之间的关系是K3=K1×K2
(2)25℃时将pH=3的强酸与pH=12的强碱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10,则强酸与强碱的体积比是(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9: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已知:CH3Cl常温下为气态,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实验室制备CH3Cl原理为:
CH3OH+HCl(浓)$→_{150℃}^{ZnCl_{2}}$CH3Cl↑+H2O
(1)实验步骤如下:
①由ZnCl2•6H2O晶体制得无水ZnCl2的实验方法是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
②称取13.6g研细的无水ZnCl2,量取20mL浓盐酸、一定量的CH3OH,分别放入下列最佳装置Ⅲ(填装置编号)的对应仪器中;

③产生的CH3Cl气体,最好选用排水法(填“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原因是CH3Cl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同时可除去HCl、CH3OH等杂质气体.
(2)为探究CH3Cl与CH4分子稳定性的差别,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CH3Cl能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已知:CH3Cl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两种气体)
①将CH3Cl制备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有下列试剂的洗气瓶BAC(填编号顺序).
A.1.5%KMnO4(H+)溶液B.蒸馏水C.NaOH溶液
如果观察到KMnO4溶液紫色褪去现象,则证明CH3Cl稳定性弱于CH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CH3Cl+14MnO4-+42H+═14Mn2++10CO2↑+5Cl2↑+36H2O;
②为处理未反应完的CH3Cl,还应在上述洗气瓶后接一只盛乙醇(或其它有机溶剂)(填试剂名称)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Ⅳ表示一种含氧酸,且Ⅰ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Ⅲ表示Br-的变化情况B.原溶液中n(FeI2):n(FeBr2)=1:3
C.线段Ⅳ表示IO4-的变化情况D.根据图象可以计算a的值为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