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知识后,对教材中Cl2将Fe2氧化成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Cl2能将Fe2氧化成Fe3,那么Br2和I2能否将Fe2氧化成Fe3
环节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能将Fe2氧化成Fe3,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不能将Fe2氧化成Fe3。还有同学认为Br2能将
Fe2氧化成Fe3,而I2不能,依据是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向大试管中加入适量铁粉,加入10 mL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试管
操作
现象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新制的FeCl2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
黄色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新制的FeCl2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
黄色
 
环节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1)甲同学认为试管①中的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应该补做实验,才能得出甲同学的结论。请你帮助乙同学完成实验:
实验2:
操作
现象
 
 
 
(2)该小组同学对试管②中所得的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碘水与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假设2.________________。
实验3:进行实验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操作
现象
向试管②所得的溶液中继续加入0.5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取出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色;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呈浅红色
 
丙同学认为实验3的现象可以说明假设2成立,丁同学认为不严谨,于是设计了实验4继续探究。
实验4:
操作
现象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新制的FeCl2溶液,滴加0.5 mL碘水后,再加入0.5 mL乙酸乙酯,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取出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静置后,上层溶液为紫色,下层溶液几乎无色;取下层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没有呈浅红色
 
你认为实验4中加入乙酸乙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同学根据实验4的现象得出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
(3)Cl2、Br2、I2氧化Fe2的能力逐渐减弱,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一:均为ⅦA族元素,其单质的氧化性均较强环节三:(1)2Fe2+Br2=2Fe3+2Br

操作
现象
取少量试管①中的黄色溶液于试管③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振荡
溶液变为红色
 
(2)碘水与FeCl2溶液发生反应,FeCl3溶液呈黄色 亚铁离子与空气接触会被氧化,加入的乙酸乙酯既可作萃取剂又能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空气对实验产生干扰
(3)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某高温还原法制备新型陶瓷氮化铝(AlN)的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Al2O3.C.N2.AlN.CO
(1)请将AlN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反应中共转移3.01 ×1023个电子,则该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标准状况下)
(3)氮化铝也能由氯化铝与氨气经气相反应制得:AlCl3+NH  AlN+3HCl反应中,该方法比前者在生产上更具优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一方法中的 Al2O3.C.N2结构稳定,反应时破坏化学键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B.前一方法中的Al2O3和C容易残留在氮化铝中
C.两种方法中氮化铝均为还原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将高碘酸H5IO6加入MnSO4溶液中可使溶液呈紫红色,已知H5IO6在反应中发生如下过程:H5IO6→HIO3。完成下列填空:
(1)将该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正确位置。

(2)在上图中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若向H5IO6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将碘元素还原成碘离子的是____(选填序号)。
a. 盐酸         b. 硫化氢           c. 溴化钠           d. 硫酸亚铁
(4)若向含1mol H5IO6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同时有大量气体产生。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至少可得到气体_________L(标准状态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化学方程式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①连接仪器:把玻璃导管插入橡胶塞的操作是:              ,然后对准橡胶塞上得空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②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               ,向分液漏斗中注水,若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良好。
(2)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           
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CC1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       ,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                
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研究氧化还应常用到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为了增强其氧化性常将其酸化,但在酸性条件下其水溶液不很稳定,会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而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分解速度很慢,见光分解速度加快。
(1)高锰酸钾溶液保存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分解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酸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掖褪色,请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将高锰酸钾溶液逐滴地滴入一定体积的酸性草酸钠溶液中(温度相同,并不断振荡时),记录的现象如下表:

滴入 KMnO4认溶液的次序(每滴溶液等体积)
KMnO4溶液紫色褪去的时间
先滴入第 1 滴
1min
褪色后再滴入第 2 滴
15s
褪色后再滴入第 3 滴
3s
褪色后再滴入第 4 滴
1s
 
请分析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时间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学习小组在获取了上述经验和结论以后,用稳定的物质草酸钠来标定高锰酸钾济液的浓度。他们准确称取2.680g纯净的草酸钠配成500mL溶液,每次准确量取25.00mL溶液酸化后用KMnO4溶液滴定。
①高锰酸钾溶液应装在______(填下途中的仪器编号)。
                         
甲          乙         丙         丁
②为了防止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分解而造成误差,滴定开始时,操作上必须是______________。 
③当溶液呈微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消耗KMnO4溶液20.00mL(多次测定的平均值),则KMnO4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附原子相对质量K=39Mn=55O=16 Na=23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共12分)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浓度,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将10.00 mL过氧化氢溶液至250mL 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化学式分别填在下列横线和括号内。   
  MnO4- +  H2O+  H="="    Mn2+ +  O+  (   )
(3)移取10mL过氧化氢溶液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不用碱式滴定管盛装KMnO4标准液的原因是                                      ,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盛装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没有用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5℃、101kPa下:①2Na(s)+1/2O2(g)=Na2O(s)  △H1=-414kJ·mol-1
②2Na(s)+O2(g)=Na2O2(s)    △H2=-511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下,Na2O2(s)+2Na(s)=2Na2O(s) △H=-317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刚用盐酸处理过的铝箱,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下列关于上述实验中有关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铝箔熔化,失去金属光泽 B.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C.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D.氧化铝与盐酸不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