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铁触媒是重要的催化剂,CO易与铁触媒作用导致其失去催化活性:Fe+5CO=Fe(CO)5;除去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NH32]OOCCH3+CO+NH3=[Cu(NH33(CO)]OOCC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N、O的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2)Fe(CO)5又名羰基铁,常温下为黄色油状液体,则Fe(CO)5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
Fe(CO)5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的固体呈红棕色,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5+1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20CO2
(3)gd合物[Cu(NH32]OOCCH3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3、sp2,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N.
(4)用[Cu(NH32]OOCCH3除去CO的反应中,肯定有bd形成.
a.离子键    b.配位键   c.非极性键   d.δ键
(5)单质铁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所示,面心立方晶胞和体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铁原子个数之比为2:1,面心立方堆积与体心立方堆积的两种铁晶体的密度之比为4$\sqrt{2}$:3$\sqrt{3}$(写出已化简的比例式即可).

分析 (1)同一周期元素,ⅤA第一电离能大于ⅥA族;Fe原子3d、4s能级电子为其价电子;
(2)熔沸点较低的晶体为分子晶体;Fe(CO)5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的固体呈红棕色,为氧化铁,同时生成C的稳定氧化物二氧化碳;
(3)该配合物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和3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C原子杂化方式;该配体中Cu原子提供空轨道、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4)用[Cu(NH32]OOCCH3除去CO的反应中,肯定有配位键和δ键生成;
(5)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Fe原子个数;根据密度公式ρ=$\frac{m}{V}$计算.

解答 解:(1)N的电离能大于O,这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O>C;Fe原子3d、4s能级电子为其价电子,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故答案为:N>O>C;3d64s2
(2)熔沸点较低的晶体为分子晶体,Fe(CO)5又名羰基铁,常温下为黄色油状液体,其熔沸点较低,为分子晶体;Fe(CO)5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的固体呈红棕色,为氧化铁,同时生成C的稳定氧化物二氧化碳,
反应方程式为4Fe(CO)5+1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20CO2
故答案为:分子晶体;4Fe(CO)5+1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20CO2
(3)该配合物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和3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C原子杂化方式为sp3、sp2,该配体中Cu原子提供空轨道、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故答案为:sp3、sp2;N;
(4)用[Cu(NH32]OOCCH3除去CO的反应中,肯定有Cu原子和N、C原子之间的配位键且也是δ键生成,
故选bd;
(5)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Fe原子个数,面心立方晶胞中Fe原子个数=8×$\frac{1}{8}$+6×$\frac{1}{2}$=4、体心立方晶胞中Fe原子个数=1+8×$\frac{1}{8}$=2,所以二者Fe原子个数之比=4:2=2:1;
设Fe原子半径为rcm,面心立方晶胞半径=2$\sqrt{2}$rcm,其体积=(2$\sqrt{2}$rcm)3
体心立方晶胞半径=$\frac{4\sqrt{3}}{3}$rcm,体积=($\frac{4\sqrt{3}}{3}$rcm)3
其密度之比=$\frac{\frac{4M}{{N}_{A}}}{(2\sqrt{2}r)^{3}}$:$\frac{\frac{2M}{{N}_{A}}}{(\frac{4\sqrt{3}}{3})^{3}}$=4$\sqrt{2}$:3$\sqrt{3}$,
故答案为:2:1;4$\sqrt{2}$:3$\sqrt{3}$.

点评 本题考查晶胞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及空间想象能力,涉及晶胞计算、原子杂化方式判断、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难点是晶胞计算,注意Fe晶胞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区别,关键会正确计算两种晶胞体积,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10月定位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ΔH1=571.6kJ/mol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ΔH2=131.3kJ/mol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ΔH3=206.1kJ/mol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反应CH4(g)C(s)+2H2(g)的ΔH3=74.8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本世纪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昌盛时期,科学家研究发现,进入生物体内的氧分子,可接受1个电子转变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进而引发产生一系列自由基.一切需氧生物在其机体内均有一套完整的活性氧系统(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能将活性氧转变为活性较低的物质,机体因此受到保护.
  人们利用羟胺(NH2OH)氧化的方法可以检测其生物系统中O2-含量,原理是O2-与羟胺反应生成NO2-和一种过氧化物.NO2-在对氨基苯磺酸和α-萘胺作用下,生成粉红的偶氮染体,染体在波长530nm处有显著吸收,且其吸收值与c(NO2-)成正比,从而可计算出样品中的O2-含量.某实验室用以上方法处理后测得溶液中c(NO2-)=2.500×10-3 mol?L-1
(1)请根据测定原理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2OH+2O2-+H+=NO2-+H2O2+H2O;
(2)计算该样品此时c(O2-)=5.000×10-3mol/L;
(3)如用羟胺氧化法测定O2-时,将其生成的过氧化物作为检测物,若选用氧化还原法进行定量分析(用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①请写出其测定原理的反应方程式2MnO4-+5H2O2+6H+=2Mn2++5O2↑+8H2O;
②测定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酸式滴定管、锥形瓶,滴定终点的现象为:锥形瓶中的溶液显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烟气中含夺SCX夺大量有害的物质,烟气除硫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石灰石法烟气除硫工艺的主要反应如下:
I CaCO3 (s)?CO2 (g)+CaO(s)△H=+178kJ/mol
ⅡSO2(g)+CaO(s)?CaSO3(s)△H=-402kJ/mol
Ⅲ2CaS03(S)+02 (g)+4H2O(I)?2(CaS04•2H2O](S)△H=-234.2kJ/mol
(1)试写出由石灰石、二氧化硫、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生石膏的热化学方程式2SO2(g)+2CaS03(s)+02(g)+4H2O(l)=2[CaS04•2H2O](s)△H=-681.8kJ/mol.
(2)反应Ⅱ为烟气除硫的关健,取相同用量的反应物在3种不网的容器中进行该反应,A容器保持恒温恒压,B容器保持恒温恒容,C容器保持恒容絶热,且初始时3个容器的容积和温度均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3个容器中SO2的平衡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 aA>aB>aC
b.当A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说明谈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c.A、B两个容器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tA>tB
d.当C容器内平衡常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3)依据上述反应Ⅱ来除硫,将一定量的烟气压缩到一个20L的容器中,测得不同温度下,容器内SO2的质量(mg)如下表:
时间/min
SO3/mg
温度/℃
020406080100120
T1210010525401998.70.060.06
T22100869242xxxx
①在T1温度下,计算20〜40min内SO2的反应速率2×10-5mol/(L•min)
②若其它条件都相同T1< T2,《填“>”、“<”或“=”下同);x>0.06.
③在T2温度下,若平衡后将容器的容器压缩为10L,则新平衡时SO2的浓度平衡时SO2的浓度=(填“>”、“C”或“=”)理由是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1}{c(S{O}_{2})}$,温度不变,K不变,所以浓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客观分析空气中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将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表是某城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
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55SO2II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硫.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SO2+H2O=H2SO3
③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S02,防止污染空气,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02+2NaOH=Na2S03+H20.
(2)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pH<7(填“>”“=”或“<”),然后每隔1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填“变大”或“变小”),直至恒定,原因是2H2SO3+O2=4H++SO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为: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则在此过程中的飘尘是作为催化剂(填“催化剂”或“氧化剂”).
(4)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该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5)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硝酸,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水的电离常数如图两条曲线a与b所示,曲线中的点都符合c(H+)×c(OH-)=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温度T2>T1
B.曲线a、b均代表纯水的电离情况
C.图中五点的Kw的关系:B>C>A>D=E
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溶液与pH=12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钒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和新型电池等.工业上以富钒炉渣(主要成分为V2O5、Fe2O3和SiO2等)为原料提取五氧化二钒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该工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l、NH4Cl.
(2)焙烧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V2O5+4NaCl+O2=4NaVO3+2Cl2↑,焙烧炉中可用Na2CO3代替NaCl与富钒炉渣焙烧制得偏钒酸钠.用Na2CO3代替NaCl的优点是:无Cl2产生,不污染环境.
(3)234g固体偏钒酸钠在煅烧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减少值△W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其分解过程中a,(NH4V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

a、先分解失去NH3,再分解失去H2O
b、先分解失去H2O,再分解失去NH3
c、同时失去NH3和H2O
d、同时失去H2、N2和H2O
(4)为测定该产品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准确称取产品V2O5 2.0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使其完全生成(VO22SO4,并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的H2C2O4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液10.00ml.离子方程式为2VO2++H2C2O4+2H+═2VO2++2CO2↑+2H2O产品的纯度为91%.
(5)V2O5 具有强氧化性,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l2和V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2O5+4Cl-+6H+=2VO++2Cl2↑+3H2O.用V2O5、KMnO4分别于浓盐酸反应制取等量的Cl2时,消耗V2O5、KMn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五种短周期元素M、N、P、Q、K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M与N,P、Q与K分别为同周期元素,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5倍,N的最低负价为奇数,P是同周期主族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Q与N能形成离子化合物,K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能相互反应
B.N单质能将K从其钠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C.N的氢化物沸点高于其它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
D.P、Q、K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之间可能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金属钛(Ti)被誉为21世纪金属,其单质和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
(2)纳米TiO2常用作下述反应的催化剂.

化合物甲的分子中采取sp2方式杂化的碳原子有7个,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方式杂化的原子对应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3)含Ti3+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其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共价键、配位键,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的σ键数目是18NA
(4)通过X-射线探知KCl、MgO、CaO、TiN的晶体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且知三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表:
离子晶体NaClKClCaO
晶格能/kJ•mol-17867153401
KCl、MgO、CaO、TiN四种离子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TiN>MgO>CaO>KCl.
(5)某种氮化钛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晶体中与N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原子有12个:Ti原子的配位数为6;此配位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该晶胞中N、Ti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 nm.则该氮化钛晶体的密度为$\frac{4×62}{{N}_{A}×(2a×1{0}^{-7})^{3}}$g•cm-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只列计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