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为测定一种气态烃的化学式,取一定量的A置于密闭容器中燃烧,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和水蒸气.学生甲、乙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均认为根据自己的方案能求出A的最简式.他们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图中的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除):
甲方案

乙方案

试回答:
(1)请选出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案甲.(填“甲”、“乙”或“甲、乙均可”)
(2)若要确定A的分子式,是否还需要测定其它数据?否.(填“是”、或“否”),如果需要,该测定哪些数据?最简式CH4,C:H=1:4只有甲烷.(上空若填“否”,此空不填),如果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分析 (1)甲中浓硫酸吸收的是水、碱石灰吸收的是二氧化碳,最终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以根据二者计算H、C原子个数比;乙中碱石灰吸收水和二氧化碳,CO还原CuO得到二氧化碳,但不能根据碱石灰增加的质量计算出C、H原子个数比;
(2)浓硫酸吸收水的物质的量=$\frac{2.52g}{18g/mol}$=0.14mol,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frac{1.32g}{44g/mol}$=0.03mol,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frac{1.76g}{44g/mol}$=0.04mol,则二氧化碳分子个数和水中H原子个数之比为0.07mol:0.028mol=1:4,根据C、H原子个数比及状态判断物质;C、H原子个数被1:4,每个C原子最多形成4个C-H键.

解答 解:(1)甲中浓硫酸吸收的是水、碱石灰吸收的是二氧化碳,最终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以根据水的物质的量、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计算H、C原子个数比,从而确定该物质化学式;
乙中碱石灰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剩余的CO还原CuO得到二氧化碳,但不能根据碱石灰增加的质量计算出C、H原子个数比,所以乙不能确定该物质的最简式;
则甲可以求出A的最简式、乙不能求出A的最简式,
故答案为:甲;      
(2)浓硫酸吸收水的物质的量=$\frac{2.52g}{18g/mol}$=0.14mol,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frac{1.32g}{44g/mol}$=0.03mol,
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frac{1.76g}{44g/mol}$=0.04mol,
则二氧化碳分子个数和水中H原子个数之比为0.07mol:0.28mol=1:4,其最简式为CH4,C、H原子个数被1:4,每个C原子最多形成4个C-H键,最简式中,H的含量已经达到最大值,所以不用测定其它数据,故答案为:否; 因为最简式中,H的含量已经达到最大值
故答案为:否;最简式CH4,C:H=1:4只有甲烷.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浓硫酸、碱石灰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有机物中C原子成键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铵明矾[NH4Al(SO42•12H2O]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可通过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铵溶液反应制备.用芒硝(Na2SO4•10H2O)制备纯碱和铵明矾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如图1:

完成下列填空:
(1)铵明矾溶液呈酸性性,它可用于净水,原因是铵明矾溶液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作用;向其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溶解并消失.
(2)写出过程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H4HCO3+Na2SO4=2NaHCO3↓+(NH42SO4
(3)若省略过程Ⅱ,直接将硫酸铝溶液加入滤液A中,铵明矾的产率会明显降低,原因是省略过程Ⅱ,因HCO3-与Al3+的水解相互促进,产生大量氢氧化铝沉淀,导致铵明矾的产率降低.
(4)已知铵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加入硫酸铝后,经过程 III的系列实验得到铵明矾,该系列的操作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某同学用图2图示的装置探究铵明矾高温分解后气体的组成成份.
(a)夹住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用酒精喷灯充分灼烧.实验过程中,装置A和导管中未见红棕色气体;试管C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在支口处可检验到NH3,方法是打开K1,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支口,出现白烟;在装置A与B之间的T型导管中出现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可能是(NH42SO3(任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另分析得出装置A试管中残留的白色固体是两性氧化物,写出它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b)该同学通过实验证明铵明矾高温分解后气体的组成成份是NH3、N2、SO3、SO2和H2O,且相同条件下测得生成N2和SO2的体积比是定值,V(N2):V(SO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单质$\stackrel{+O2}{→}$氧化物$\stackrel{+H2O}{→}$酸或碱$\stackrel{+NaOH或HCl}{→}$盐.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25℃时向20mL0.1 mol•L-1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0.1 
mol•L-1NaOH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此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溶液混合忽略体积变化)(  )
A.a点:c(CH3COO-)<c(Na+
B.水的电离程度:c点小于d点
C.b点时,NaoH和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
D.d点:c(OH-)-c(H+)+c(CH3COOH)=0.2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课题组发现用石墨棒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阴极石墨棒上除了有红色物质析出外,还有少量难溶于水的白色物质析出. 
(1)用石墨棒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阳极电极方程式为2Cl--2e-=Cl2↑. 
(2)查阅文献知红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铜.课题组对阴极石墨棒上单质铜以外的副产物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红色物质中含有Cu2O; 
假设二:白色物质为铜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能为CuCl. 
(3)已知氢气还原CuO过程中,首先生成的是Cu2O,Cu2O再还原为单质铜.写出氢气还原CuO生成Cu2O的化学方程式2CuO+H2$\frac{\underline{\;\;△\;\;}}{\;}$Cu2O+H2O. 
(4)阴极生成白色物质的电极反应式是Cu-e-+Cl-=CuCl,白色物质在加热时与氢气发生反应变成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l+H2$\frac{\underline{\;\;△\;\;}}{\;}$2Cu+2HCl.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是否成立,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
A.C2H4B.Br2C.Na2O2D.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已知A、B、C、D、E、F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前四种元素为短周期元素.A位于元素周期表s区,基态原子中电子层数与未成对电子数相等;B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C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为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D与C同主族;E、F位于同一周期和同一族,且E比F的核电荷数小2.
(1)E3+的核外有5个未成对电子,A2C2的电子式为
(2)F(BC)n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总数之和为18,则n=4.
(3)B的一种氢化物分子中共有14个价电子,该分子中存在的共价键类型有ABFG.(填代号)
A.非极性键    B.极性键    C. s-sσ键       D.s-pσ键
E.p-pπ键    F.s-sp3σ键    G.sp3-sp3σ键H.sp3-sp3 π键
(4)A2D和A2C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熔点/K沸点/K标准状况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A2D1872022.6
A2C2272423以任意比互溶
A2D和A2C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H2O2分子之间有氢键,而H2S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所以H2O2的熔沸点比H2S高,H2O2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所以H2O2易溶于水,而H2S不能,所以H2O2在水中的溶解性比H2S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已知阴离子X n-含有N个中子,元素X的质量数为A,则a g Xn- 中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A.$\frac{A-N-n}{aA}$ molB.$\frac{a(A-N)}{A}$ molC.$\frac{m(A-N-n)}{A}$ molD.$\frac{a(A-N+n)}{A}$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
N2(g)+3H2(g)═2NH3(g)△H=-92.4kJ•mol-1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易流程图如下:
(1)在密闭容器中,使2mol N2和6mol H2混合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1:3.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天然气中的H2S杂质常用氨水吸收,产物为NH4HS.一定条件下向NH4HS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单质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写出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HS+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2NH3•H2O+2S↓.
(3)步骤Ⅱ中制氢气原理如下:
①CH4(g)+H2O(g)═CO(g)+3H2(g)△H=+206.4kJ•mol-1
②CO(g)+H2O(g)═CO2(g)+H2(g)△H=-41.2kJ•mol-1
对于反应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
a.升高温度 b.增大水蒸气浓度c.加入催化剂  d.降低压强
利用反应②,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产量.若a mol CO和H2的混合气体(H2的体积分数为80%)与H2O反应,得到1.14a mol 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则CO转化率为70%.
(4)上述流程图中,使合成氨放出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的主要步骤是(填序号)Ⅳ对原料气加压.简述本流程中提高合成氨原料总转化率的方法:分离液氨后,未反应的N2、H2循环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