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 和NH3?H2O的形式存在,经先期处理得到含HNO3的废水.一定条件下,向处理后的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为N2.若该反应消耗32gCH3OH 转移6mol 电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均达8电子结构B、参加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C、常温下,向0.1mol/LNH3?H2O中加水稀释,则c(NH4+)/c(NH3?H2O) 将减小D、NH3分子与CO32-离子的空间构型相同
分析:A.在ABn型化合物中,中心元素A的族序数+成键数=8时,满足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含H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不满足; 
B.32gCH30H转移6mol电子,即1mol还原剂参加反应转移6mol电子,根据消耗甲醇的量和转移电子的量来书写方程式,并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量的多少;
C.加入水,氨水被稀释,电离程度增大,但是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减小,氨水浓度减小,氢离子浓度增大;
D.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微粒的空间构型.
解答:解:A.硝酸分子中,含有氢原子,氢最外层族序数+成键数=1+1=2,所以不能满足所有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故A错误;
B.消耗32g(1mol)CH3OH转移6mol电子,由CH3OH中碳原子的化合价升高6,所以反应后碳的化合价为+4,产物为CO2,根据质量守恒和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得:5CH3OH+6HNO3═5CO2+3N2+13H2O,反应中氧化剂是硝酸,还原剂是甲醇,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6,故B正确;
C.由于加水稀释后,氨水电离程度增大,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NH4+)增大,n(NH3?H2O)减小,在同一溶液中体积相同,离子的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
c(NH4+)
c(NH3?H2O)
增大,故C错误;
D. 氨气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
1
2
(5-3×1)=4,因为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是三角锥型结构;碳酸根离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
1
2
=3,为平面三角形结构,两者空间构型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最外层8电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电离平衡、微粒空间构型等知识,注意分子中所有原子8电子结构,含有H原子的化合物一定不满足,定性分析溶液中微粒相对大小是解答C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北京)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M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1)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
NH4++OH-=NH3?H2O
NH4++OH-=NH3?H2O

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空气可以将生成的氨气带走,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促进了氨水电离
空气可以将生成的氨气带走,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促进了氨水电离

(2)过程Ⅱ: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第一步反应是
放热
放热
反应(选题“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
△H=-273kJ/mol<0(反应为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H=-273kJ/mol<0(反应为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②1mol NH4+(aq)全部氧化成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NH4+(aq)+2O2(g)═2H+(aq)+H2O(l)+NO3-(aq),△H=-346 kJ/mol
NH4+(aq)+2O2(g)═2H+(aq)+H2O(l)+NO3-(aq),△H=-346 kJ/mol

(3)过程Ⅲ: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32g CH3OH转移6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5:6
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

(1)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
NH4++OH-═NH3?H2O
NH4++OH-═NH3?H2O

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空气可以将生成的氨气带走,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促进了氨水电离
空气可以将生成的氨气带走,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促进了氨水电离

(2)过程Ⅱ: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第一步反应是
放热
放热
反应(选题“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
△H=-273kJ/mol<0(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H=-273kJ/mol<0(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②1mol NH4+(aq)全部氧化成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NH4+(aq)+2O2(g)═2H+(aq)+H2O(l)+NO3-(aq),△H=-346 kJ/mol
NH4+(aq)+2O2(g)═2H+(aq)+H2O(l)+NO3-(aq),△H=-346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

(1)   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            

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2)   过程Ⅱ: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第一步反应是         反应(选题“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          

②1mol NH4+(aq)全部氧化成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  过程Ⅲ: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转移6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卷 题型:填空题

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

(1)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           

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2)过程Ⅱ:在微生物作用下,NH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第一步反应是    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    

②1 mol NH (aq)全部氧化成NO (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过程Ⅲ: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32 g CH3OH转移6 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