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课本上叙述:“……碳、硅、锗、锡的+4价化合物是稳定的.而铅的+2价化合物是稳定的.”据此判断:锡的+2价化合物(如SnCl2)应具有较强的(填“氧化”或“还原”下同)________性,铅的+4价化合物应具有较强的________性.PbO2与浓盐酸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我国古代炼丹中经常使用到红丹,俗称铅丹.在一定条件下铅丹(用X表示)与硝酸能发生如下反应:X+4HNO3PbO2+2Pb(NO3)2+2H2O.

铅丹的化学式是________,此铅丹中铅的化合价是________

由此反应可推测PbO是(填“酸”或“碱”,下同)________性氧化物,PbO2________性氧化物.

(3)砷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跟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亚砷酸钠(Na3AsO3)、碘单质和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1)还原、氧化 PbO2+4HClPbCl2+Cl2↑+2H2O

  (2)Pb3O4+2,+4 碱、酸

  (3)AsO43-+2I+2H+AsO33-+I2↓+H2O(2分) 2(每空1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是德国人哈伯在1905年发明的,其合成原理为:N2(g)+3H2(g)?2NH3(g);△H<0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工业上合成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1: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见下表:
气体 氮气 氢气
熔点(℃) -210.01 -252.77 -77.74
沸点(℃) -195.79 -259.23 -33.42
(1)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采取气体循环的流程.即反应后通过把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到
-33.42
-33.42
℃使混合气体分离出来产品;继续循环的气体是
N2、H2
N2、H2

(2)工业上采取用上述(1)操作的目的:
及时分离出氨气,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氨气的产率,且循环利用氮气和氢气,提高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
及时分离出氨气,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氨气的产率,且循环利用氮气和氢气,提高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

(3)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H=-92kJ?mol-1
N2(g)+3H2(g)?2NH3(g)△H=-92kJ?mol-1

(4)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
AD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图2中d点的值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氧化还原反应 题型:022

(1)课本上叙述:“……碳、硅、锗、锡的+4价化合物是稳定的.而铅的+2价化合物是稳定的.”据此判断:锡的+2价化合物(如SnCl2)应具有较强的(填“氧化”或“还原”下同)________性,铅的+4价化合物应具有较强的________性.PbO2与浓盐酸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我国古代炼丹中经常使用到红丹,俗称铅丹.在一定条件下铅丹(用X表示)与硝酸能发生如下反应:X+4HNO3PbO2+2Pb(NO3)2+2H2O.

铅丹的化学式是________,此铅丹中铅的化合价是________

由此反应可推测PbO是(填“酸”或“碱”,下同)________性氧化物,PbO2________性氧化物.

(3)砷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跟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亚砷酸钠(Na3AsO3)、碘单质和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呢?是试剂出了问题吗?为了寻找原因,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加入0.1×10×25 mm、纯度≥99.5%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应进程

1 min

2 min

5 min

15 min

20 min

3 mol·L-1HCl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大量气泡

反应剧烈

铝片耗尽

1.5 mol·L-1H2SO4

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

3 mol·L-1H2SO4

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

无论是用1.5 mol·L-1还是用3 mol·L-1的稀硫酸,均无明显现象。其结论还是与教材的叙述不相符合。

(1)为了探究“铝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差异原因”,你能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想)?

假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论证上述假设,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探究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届安徽省高二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15分)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是德国人哈伯在1905年发明的,其合成原理为:N2(g)+3H2(g) 2NH3(g);△H<0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工业上合成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气体

氮气

氢气

熔点(℃)

-210.01

-252.77

-77.74

沸点(℃)

-195.79

-259.23

-33.42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见上表:

(1)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采取气体循环的流程。即反应后通过把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到           ℃使混合气体分离出来产品;继续循环的气体是               

(2)工业上采取用上述(1)操作的目的:                           

                                                                        

(3)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2NH3(g),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 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