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科学研究表明,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化石燃料到本世纪中叶将枯竭,解决此危机的唯一途径是实现燃料和燃烧产物之间的良性循环(图1):

(1)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230℃、有催化剂条件下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蒸汽和水蒸气.图2是生成1mol CH3OH时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已知破坏1mol不同共价键的能量(kJ)分别是:
C-HC-OC=OH-HH-O
413.4351745436462.8
已知E2=189.8kJ•mol-1,则E1=8.2kJ•mol-1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温度/℃起始量达到平衡
CO/molH2O/molH2/molCO转化率所需时间/min
1650421.66
290021 $\frac{1}{3}$3
3900abc t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填“放热”或“吸热”).
②实验2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1.
③实验3中,若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frac{1}{3}$,则a/b=0.5.
④实验4,若900℃时,在容器中加入CO、H2O、CO2、H2各1mol,则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达到平衡状态”).
(3)捕捉CO2可以利用Na2CO3溶液.先用Na2CO3溶液吸收CO2生成NaHCO3,然后使NaHCO3分解,Na2CO3可以进行循环使用.将100mL 0.1mol/LNa2CO3的溶液中通入112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的CO2,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则:
①反应后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CO3-)>c(CO32-)>c(OH-)>c(H+).
②反应后的溶液可以作“缓冲液”(当往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和碱时,有阻碍溶液pH变化的作用),请解释其原理反应后的溶液存在HCO3-?CO32-+H+,加入少量的酸,平衡逆向移动,溶液pH变化不大;加入少量的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pH变化也不大,故该溶液可以作“缓冲液”.

分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结合图中:△H=E1-E2计算;
(2)①比较650℃和900℃的平衡常数分析温度升高平衡移动方向判断正反应为吸放热;                  
②根据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2              1               0              0
转化量(mol)$\frac{2}{3}$             $\frac{2}{3}$              $\frac{2}{3}$             $\frac{2}{3}$               
平衡量(mol)$\frac{4}{3}$             $\frac{1}{3}$              $\frac{2}{3}$             $\frac{2}{3}$               
根据平衡常数K=$\frac{\frac{2}{3}×\frac{2}{3}}{\frac{4}{3}×\frac{1}{3}}$计算;
③实验3中,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a            b                0            0
转化量(mol)c           c                 c             c
平衡量(mol)a-c       b-c                 c           c
若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frac{c}{b}$=$\frac{1}{3}$,则b=3c,再根据K=1分析计算;
④根据Qc与K的大小关系判断;
(3)①将100mL0.1mol/LNa2CO3的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L×0.1mol/L=0.01mol,112mLCO2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二者反应碳酸钠过量为0.005mol,同时生成0.01mol的NaHCO3,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由此分析各离子的浓度;
②反应后的溶液存在HCO3-?CO32-+H+,加入少量的酸,平衡逆向移动,溶液pH变化不大;加入少量的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pH变化也不大,故该溶液可以作“缓冲液”.

解答 解:(1)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因为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则△H=(2×745+3×436-2×462.8-3×413.4-351-462.8)kJ•mol-1=-181.6kJ•mol-1,由图可知:△H=E1-E2,所以E1=E2+△H=189.8kJ•mol-1-181.6kJ•mol-1=8.2
kJ•mol-1,故答案为:8.2;
(2)①650℃根据方程式可知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 4             2                0            0
转化量(mol)1.6          1.6              1.6          1.6
平衡量(mol)2.4          0.4               1.6          1.6
因为两的计量数相等,所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frac{1.6×1.6}{2.4×0.4}$=$\frac{8}{3}$;
900℃根据方程式可知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2              1               0              0
转化量(mol)$\frac{2}{3}$             $\frac{2}{3}$              $\frac{2}{3}$             $\frac{2}{3}$               
平衡量(mol)$\frac{4}{3}$             $\frac{1}{3}$              $\frac{2}{3}$             $\frac{2}{3}$               
此时平衡常数K=$\frac{\frac{2}{3}×\frac{2}{3}}{\frac{4}{3}×\frac{1}{3}}$=1,而$\frac{8}{3}$>1,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2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1,故答案为:1;
③实验3中,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a            b                0            0
转化量(mol)c           c                 c             c
平衡量(mol)a-c       b-c                 c           c
若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frac{c}{b}$=$\frac{1}{3}$,则b=3c,
又因为K=$\frac{c×c}{(a-c)(b-c)}$=1,解得b=2a,所以a/b=0.5,故答案为:0.5;
④实验4,若900℃时,在容器中加入CO、H2O、CO2、H2各1mol,所以Qc=$\frac{1×1}{1×1}$=1=K,则处于平衡状态,故答案为:达到平衡状态;
(3)①将100mL0.1mol/LNa2CO3的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L×0.1mol/L=0.01mol,112mLCO2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二者反应碳酸钠过量为0.005mol,同时生成0.01mol的NaHCO3,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所以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CO3-)>c(CO32-)>c(OH-)>c(H+),故答案为:c(Na+)>c(HCO3-)>c(CO32-)>c(OH-)>c(H+);
②反应后的溶液存在HCO3-?CO32-+H+,加入少量的酸,平衡逆向移动,溶液pH变化不大;加入少量的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pH变化也不大,故该溶液可以作“缓冲液”,故答案为:反应后的溶液存在HCO3-?CO32-+H+,加入少量的酸,平衡逆向移动,溶液pH变化不大;加入少量的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pH变化也不大,故该溶液可以作“缓冲液”.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平衡常数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平衡计算三组量法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氨气B.Br2C.BaSO4D.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了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使用清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
(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905.48kJ•mol-1
N2(g)+O2(g)═2NO(g)△H=+180.50kJ•mol-1
则4NH3(g)+6NO(g)═5N2(g)+6H2O(g)的△H=4NH3(g)+6NO(g)=5N2(g)+6H2O(g)△H=-1807.98kJ/mol.
(2)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知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第一步:2NO(g)═N2O2(g) (快)△H1<0
v1正=k1正c2(NO);v1逆=k1逆c(N2O2
第二步:N2O2(g)+O2(g)═2NO2(g) (慢)△H2<0
v2正=k2正c(N2O2)c(O2);v2逆=k2逆c2(NO2
①2NO(g)+O2(g)═2NO2(g)的反应速率主要是由第二步(填“第一步”或“第二步”)反应决定.
②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用k1正、k1逆、k2正、k2逆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k}_{1正}•{k}_{2正}}{{k}_{1逆}•{k}_{2逆}}$.升高温度,K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利用活性炭涂层排气管处理NOx的反应为:xC(s)+2NOx(g)═N2(g)+xCO2(g)△H<0
理论上,适当增加汽车排气管(内壁为活性炭涂层)长度能(填“能”或“不能”)使NOx更加有效地转化为无毒尾气而排放,其原因是增加排气管长度,相当于增大了NOx与活性炭涂层的接触面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延长了二者的接触时间,使反应更充分.
(4)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800℃时,反应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86.9%(保留一位小数).
(5)氢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Mg2Cu是一种储氢合金.350℃时,Mg2Cu与H2反应,生成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Mg2Cu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2Cu+3H2$\frac{\underline{\;\;△\;\;}}{\;}$MgCu2+3Mg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25%;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大于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399kJ/mol,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等于△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900℃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0molX,发生反应:X(g)?Y(g)+Z(g)△H=akJ•mol-1,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
时间/min010203040
n(X)/mol0.400.300.24n2n3
n(Y)/mol0.000.10n10.20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10 min的平均速率为v(Z)=0.01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时,c(X)=0.08mol•L-1,则a>0
C.恒压,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氮气作为稀释剂,X的转化率大于50.0%
D.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10 mol Y和0.10 mol Z,达到平衡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2014)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g/L.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SO2性质进行探究.
Ⅰ.(1)仪器A的名称是冷凝管;
(2)仪器B中加入3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C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H2O2=H2SO4

Ⅱ.小组同学为探究SO2的漂白性和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a漂白性     用如图2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ⅰ中红色褪去、ⅱ中无变化.
(3)足量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ⅱ中干扰实验,吸收二氧化硫防污染;
(4)从实验中可知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微粒可能是H2SO3、HSO3-、SO32-

b还原性     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
(5)SO2与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SO2+2H2O=2Fe2++SO42-+4H+,如何检验该反应所得含氧酸根离子取少量反应混合液,加入盐酸酸化后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混合液中即含有SO42-
(6)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静置一段时间,变为浅绿色.
已知:红棕色为FeSO3(墨绿色难溶物)与FeCl3溶液形成的混合色;Fe3+可氧化SO32-;则②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混合液中存在平衡FeSO3(s)?Fe2+(aq)+SO32-(aq),Fe3+会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平衡右移,墨绿色沉淀溶解,最终生成浅绿色Fe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对于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填“固态”、“液态”、“气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据悉,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使用肼为燃料.已知肼的化学式为N2H4,若1g肼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a,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
A.$\frac{16a}{3}$B.aC.32aD.$\frac{a}{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随着学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CO2的捕集利用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完成下列填空:
(1)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g)+4H2(g)$\stackrel{Ru}{?}$CH4(g)+2H2O(g)
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若温度从300℃升至400℃,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vv平衡常数K转化率α
(2)相同温度时,上述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如表:
[CO2]/mol•L-1[H2]/mol•L-1[CH4]/mol•L-1[H2O]/mol•L-1
平衡Ⅰabcd
平衡Ⅱmnxy
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式为$\frac{c{d}^{2}}{a{b}^{4}}$=$\frac{x{y}^{2}}{m{n}^{4}}$.
(3)碳酸:H2CO3,Ki1=4.3×10-7,Ki2=5.6×10-11
草酸:H2C2O4,Ki1=5.9×10-2,Ki2=6.4×10-5 0.1mol/L Na2CO3溶液的pH>0.1mol/L Na2C2O4溶液的pH.(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等浓度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大的是草酸.
若将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c.(选填编号)
a.[H+]>[HC2O4-]>[HCO3-]>[CO32-]b.[HCO3-]>[HC2O4-]>[C2O42-]>[CO32-]
c.[H+]>[HC2O4-]>[C2O42-]>[CO32-]d.[H2CO3]>[HCO3-]>[HC2O4-]>[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