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A【物质结构与性质】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

⑴A和B的单质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大,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

I1

I2

I3

I4

A

932

1821

15390

21771

B

738

1451

7733

10540

①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图所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②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A和氯元素形成的简单分子空间构型为     

⑵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

①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5~140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②科学家把C60和K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     

③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i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     

B【实验化学】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果汁中Vc含量,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 实验原理

将特定频率的紫外光通过装有溶液的比色皿,一部分被吸收,通过对比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到溶液的吸光度(用A表示,可由仪器自动获得)。吸光度A的大小与溶液中特定成分的浓度有关,杂质不产生干扰。溶液的pH对吸光度大小有一定影响。

Ⅱ 实验过程

⑴配制系列标准溶液。分别准确称量质量为1.0mg、1.5mg、2.0mg、2.5mg的标准Vc试剂,放在烧杯中溶解,加入适量的硫酸,再将溶液完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

上述步骤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容量瓶外还有      

⑵较正分光光度计并按顺序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实验中使用同一个比色皿进行实验,测定下一溶液时应对比色皿进行的操作是      。测定标准溶液按浓度      (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

⑶准确移取10.00mL待测果汁样品到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再加水定容制得待测液,测定待测液的吸光度。

Ⅲ 数据记录与处理

⑷实验中记录到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所给数据作出标准溶液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曲线。

标准试剂编号

待测液

浓度mg/L

10

15

20

25

pH

6

6

6

6

6

吸光度A

1.205

1.805

2.405

3.005

2.165

⑸原果汁样品中Vc的浓度为     mg/L

⑹实验结果与数据讨论

除使用同一个比色皿外,请再提出两个能使实验测定结果更加准确的条件控制方法      

A⑴①能量最低原理   ②直线型  ⑵①不正确   C60是分子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  ②3∶1  ③N、C、Si   30     。

BⅡ⑴玻璃棒、胶头滴管  ⑶蒸馏水洗涤后,用待装液润洗    由小到大

Ⅲ ⑷

⑸180    ⑹每种溶液的pH应相同;操作迅速,防止Vc被氧化等


解析:

A 电子排布图应遵循能量最低、泡利不相容、洪特规则等;C60为分子晶体;运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粒子数;电负性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关系;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每2个硅原子间应形成1个 π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都与其原子序数相等;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两倍;D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E+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且M层3d轨道电子全充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其原因是
 

(3)D元素与氟元素相比,电负性:D
 
F(填“>”、“=”或“<”),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填选项序号)
A.常温下氟气的颜色比D单质的颜色深
B.氟气与D的氢化物剧烈反应,产生D的单质
C.氟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D元素呈正价态
D.比较两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时得电子的数目
(4)离子化合物CA,的电子式为
 
,它的晶体中含有多种化学键,但一定不含有的化学键是
 
(填选项序号).
A.极性键    B.非极性键C.配位键    D.金属键
(5)B2A4是重要的基本石油化工原料.B2A4分子中B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lmolB2A4分子中σ键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结构与性质】
(1)甲、乙两种元素是同一周期的相邻元素,甲元素是形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乙元素的p亚层上有3个电子.
①写出甲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下列各化合物分子中甲元素的原子杂化方式全部相同的是
 
(填序号).
a.H2C=CH-C≡CH    
b.CH2=C(CH3)-CH2-CH3
c.C(CH2OH)4
d.精英家教网
e.精英家教网
f.精英家教网
②甲、乙元素可形成硬度大于金刚石的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属于
 
晶体,其化学式为
 

(2)人们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研究以获得廉价的氮肥.科学家先后提出并合成得到固氮酶的多种模拟物.其中一类是含Mo、Fe、S原子的类立方体结构,如图所示.精英家教网
图中左右两边对称,各含一个近似为立方体的结构.每个立方体含有4个Fe原子、4个S原子,它们位于立方体的8个顶点,且原子间只有一种化学键.上述一个立方体中4个Fe原子所在的顶点连接所构成的空间几何体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若两题都作答,只能以A题得分计入总分。

(A)【物质结构与性质】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种化学元素。

(1)T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

(2)Q、R、M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下列有关上述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G单质的熔点高于J单质,是因为G单质的金属键较强

②J比X活泼,所以J可以在溶液中置换出X

③将J2M2溶于水,要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

④RE3沸点高于QE4,主要是因为前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⑤一个Q2E4分子中含有五个σ键和一个π键

(4)加拿大天文台在太空发现了EQ9R,已知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形成8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是直线形分子,不存在配位键。写出其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

(5)G与R单质直接化合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G3R。该晶体具有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每层中,G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每个六边形的中心有一个R原子。层与层之间还夹杂一定数量的原子。请问这些夹杂的原子应该是____________(填G或R的元素符号)。

(B)【实验化学】

某资料显示,能使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有很多种,生物催化剂(如猪肝)、离子型催化剂(如FeCl3)和固体催化剂(如MnO2)等都是较好的催化剂。某实验小组通过测定双氧水分解产生的O2的压强,探究分解过氧化氢的最佳催化剂以及探究最佳催化剂合适的催化条件。

(一)探究一:

实验步骤

(1)往锥形瓶中加入50 mL 1.5%的双氧水

(2)分别往锥形瓶中加0.3 g不同的催化剂粉末,立即塞上橡皮塞

(3)采集和记录数据。

(4)整理数据得出下表

不同催化剂“压强对时间斜率”的比较

催化剂

猪肝

马铃薯

氯化铜

氯化铁

氧化铜

二氧化锰

压强对时间的斜率

0.191 87

0.002 42

0.007 93

0.030 5

0.015 47

1.833 6

①该“探究一”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二:二氧化锰催化的最佳催化条件

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探究二的实验时,得到了一系列的图表和数据。参看下图和表格分别回答相关问题。

3%的双氧水与不同用量二氧化锰的压力—时间图

表: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在不同用量的二氧化锰作用下收集相同状况下同体积O2所需时间

MnO2

时间

H2O2

0.1 g

0.3 g

0.5 g

1.5%

223 s

67 s

56 s

3.0%

308 s

109 s

98 s

4.5%

395 s

149 s

116 s

分析图、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③同浓度的双氧水的分解速率随着二氧化锰用量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因而反应时间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从实验结果和节省药品的角度综合分析,你认为当我们选用3.0%的双氧水,加入___________ g的二氧化锰能使实验效果最佳。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该小组的某同学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了当催化剂用量相同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列两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请你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如果两题全做,则按A题评分。

(A)【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A、B、C、D、E、F六种元素,B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充满,A+比B原子形成的离子少一个电子层;C原子的p轨道半充满,形成的氢化物的沸点是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最低的;D和E是位于同一主族的短周期元素,E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E在其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46.67%;F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族;F元素基态原子形成的+2价阳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

(2)C与B形成的CB3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其分子的空间形状是_______。

(3)另一元素X与A同主族,其第一电离能小于A,晶体XB与AB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mol ED晶体中含有的E—D共价键的数目是_________。

(B)【实验化学】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合成的: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也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副产物)。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150 mL干燥锥形瓶中加入2 g水杨酸、5 mL乙酸酐和5滴浓硫酸,振荡,待其溶解后,控制温度在85—90 ℃条件下反应5—10 min,然后冷却,即有乙酰水杨酸晶体析出。

②减压过滤,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收集到布氏漏斗中。抽滤时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几次,继续抽滤,尽量将溶剂抽干。然后将粗产品转移至表面皿上,在空气中风干。

③将粗产品置于100 mL烧杯中,搅拌并缓慢加入25 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2—3 min,直到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为止。过滤,用5—10 mL蒸馏水洗涤沉淀。合并滤液于烧杯中,不断搅拌,慢慢加入15 mL 4 mol·L-1盐酸,将烧杯置于冰水中冷却,即有晶体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晶体1—2次,再抽干水分,即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中,要控制温度在85—90 ℃,应采用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

(2)在第②步中,用冷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③步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检验产品中是否混有水杨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