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7.8gNa2S固体和7.8 g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均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2×6.02×1023

C.含1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胶体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2.24LO2,转移电子数为0.4 N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北辛集中学高三上理综测试三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研宄小组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

已知:1.0mol/L的Fe(NO3)3溶液的pH=l

请回答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________,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性。

(4)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观点1: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2:SO2与Fe3+反应;

观点3: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

①按观点2,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观点应进一步确认生成的新物质,其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②按观点3,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应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________。

a.0.1mol/L 稀硝酸

b.1.5mol/L Fe(NO3)2溶液

c.6.0mol/L NaNO3和0.2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四市高三11月模拟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1mL乙酸乙酯分别加入6mL同浓度的NaOH溶液和稀H2SO4中,水浴加热相同时间后,碱溶液中酯层完全消失,而酸中有剩余

说明酯在NaOH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 H2SO4溶液中

B

向10mL0.2mol·L?1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1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1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Ksp[Mg(OH)2]>Ksp[Fe(OH)3]

C

室温下,实验测得:0.1mol·L-1Na2CO3溶液的pH约为11.6;0.1mol·L-1 NaHCO3溶液的pH约为9.7

CO32-结合H+的能力比 HCO3-的强

D

用3mL稀盐酸分别与等质量的Zn粒、Zn粉反应,Zn粉产生气体的速率快

Zn粉的活泼性大于Zn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六安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表中陈述Ⅰ、Ⅱ均正确,且两者在反应原理上相似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向酚酞溶液中加Na2O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向石蕊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将SO2和Cl2同时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将CO2和NH3同时通入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C

向Mg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D

Na投入水中产生大量气泡

Na2CO3投入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六安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Br-、Fe2+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NaCl、NaBr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Cl-、Br-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Cu2+、Fe3+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H+、Al3+ 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H+、Al3+、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云南曲靖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2016年9月8日iphone7发布,软磁铁氧体是生产手机必不可少的材料,这种材料的原料之一是四氧化三锰。四氧化三锰的制法有焙烧法和还原法,某生产流程4: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焙烧固体时用到的硅酸盐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四氧化三锰中,锰元素的价态既有+2,可能也有+3和+4价。

假设一:锰的价态是+2和+4价。

假设二:锰的价态是____________。

假设三:锰的价态是___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硫酸铵-硫酸溶液可选择性溶解试样中的二价锰。基于假设一成立,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表的研究,请完成表中的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详细的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准确称取6.87克Mn3O4样品

④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4)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氢钾溶液,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云南曲靖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陕西西安市高三上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Ⅰ.比较分析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我们学习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某同学在进行镁铝性质实验时,发现用铝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时,实验现象明显不同,在铝与硫酸反应中,产生的气泡很少,从反应本质看,两者的实验现象应该相同,在不考虑实验条件、操作和药品纯度的情况下,请你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提出假设,并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你的假设是,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Ⅱ.以下是著名的碘时钟实验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会发生如下一些反应

①IO3-+3HSO3-=3SO42-+3H++I-(慢)②IO3-+5I-+6H+=3I2+3H2O(慢)

③I2+HSO3-+H2O=2I-+SO42—+3H+(快)

分别配制下面三种溶液.

溶液A:0.9g碘酸钾溶于少量温水中,再稀释到500mL.

溶液B:0.45g亚硫酸钠配成溶液,稀释到500mL.

溶液C:取5g可溶性淀粉,放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冷水,搅拌成悬浊液.另取200mL水加热至沸,趁沸腾时倒入淀粉悬浊液并迅速搅拌,使淀粉糊化、溶解.到溶液冷却后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2.5mL浓硫酸,最后也稀释到500mL.

溶液D:200mL水+50mLA液+50mLC液

溶液E:225mL水+25mLA液+50mLC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由那步反应决定.[填①、②、③]

(2)当哪种离子耗尽时才能见到溶液变蓝色______.(选填:I—、HSO3—、H+、IO3—)

(3)在盛放D液和E液的两只烧杯里同时加入50mLB液.D、E两烧杯哪个溶液先变蓝色__________(填:D、E)

(4)为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准备三份E液(各30OmL,配法同上)、用三支量筒分别量取50mLB液,同时把三份B液分别加入下述不同温度的三份E液中。

a第一份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50℃左右,b第二份维持在室温,c第三份浸在冰水里冷却到近冰点.先变蓝色的是___________。(填: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高三10月阶段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主要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和CO2,生成NaHCO3(在该混合溶液中溶解度较小),加热可得到Na2CO3。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模拟实验,A、B、C、D为备选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1)联合制碱法制取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2时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填字母代号,下同),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若制NH3选用与实验室制取CO2相同的发生装置,则应选择的试剂为(填试剂的名称)。

(3)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H3,并充入NH3来制备饱和氨盐水,应选用的尾气吸收装置为(填字母代号);甲装置的作用为;该实验过程中应先通入后通入,其原因是。

(4)反应一段时间后,饱和氨盐水中析出NaHCO3晶体,从中得到纯净NaHCO3并进一步制得Na2CO3的操作名称依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